综    述

【概况】  2015年,丹阳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有66个,实现销售收入174亿元,其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19个;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销售收入79亿元,其中恒宝股份有限公司以13.23亿元软件收入,连续两年成功入围全国软件百强企业,列第88位,比上届提升7个位次。截至2015年底,全市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数达到31.3万户,手机用户数达到107万户,4G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金保”工程、“中国丹阳”公共信用平台、政府网站群等系统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全市信息化工作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一批服务民生系统相继建成。一是“中国丹阳”政府网站群正式建成上线,部门子站整合、改版及数据迁移工作基本完成。新版政府网站群主要设“魅力丹阳”“信息公开”“公共服务”“互动交流”“智慧门户”五大块,设计采用HTML5技术,实现跨平台阅读。二是企业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正式开通运行,两次与镇江市公共信用信息中心进行数据交换。至年末,丹阳市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共有信息505409条,其中基本信息占92.6%、行政信息占3.8%、良好信息占0.9%、失信信息占0.7%、其他信息占2%,共涉及丹阳市场主体90267个。政府部门、企业和中介机构等可通过行政服务窗口申请查询企业公共信用状况,出具企业信用审查或查询报告。三是金融、税务、社保、卫生、交通等业务应用系统不断完善和强化,进一步拓展便民便企服务广度和深度。
【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工作部署暨培训会】  2015年4月29日,丹阳市召开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工作部署暨培训会,要求相关单位在5月31日前完成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归集与录入,确保6月底“丹阳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顺利开通运行。丹阳市于2013年成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丹阳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14年-2016年行动方案》,开展“一网两库一平台”(即“诚信丹阳网”“丹阳市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丹阳市个人公共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及“丹阳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完成“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重点进行企业库建设。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工作牵涉36个行政部门与公共服务类企事业单位,需要归集2010年至2014年共5年企业公共信用信息。按照工作安排,相关单位需在5月31日前完成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归集与录入,在6月20日前完成“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与“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调试,确保6月底平台开通运行。南京莱斯信息公司专家就有关信用信息归集工作的专业性问题给与会人员作业务培训。
图116  2015年4月29日,丹阳市召开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工作培训会
【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开通】  2015年10月20日,丹阳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丹阳市企业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正式开通。丹阳市企业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是丹阳社会信用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信用信息运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对于增强企业诚信意识,营造优良市场信用环境,提升丹阳市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丹阳市企业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作自2014年启动,到2015年6月下旬完成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归集与平台相关制度制定,具备开通运行条件,10月20日起开始对外开通服务。该平台主要通过诚信丹阳网和行政审批中心信用信息查询窗口两种方式,提供信用查询和信用审查服务。平台将在完善市场监管体系、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等方面发挥作用,将成为促进丹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诚信丹阳的重要基础。
【马明龙调研丹阳电子商务】  2015年1月19日,江苏省商务厅厅长马明龙一行到丹阳市调研电子商务工作。马明龙在听取丹阳市电子商务工作情况汇报和实地查看中联网仓科技有限公司后,对丹阳市电子商务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予以肯定,并希望丹阳政企联动,进一步挖掘电子商务潜能,为全省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样本。丹阳电子商务建成一批别具特色的载体和平台,除了软硬件设施好、物流配送体系覆盖广外,还形成由商务局牵头,农委、旅游和基层镇区等单位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出台《农村信息化工作意见》等配套政策,形成开发区科学创业园、云阳高新区科创园两大电子商务园区,园区电商及周边配套企业数量超100个。丹阳市电子商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网上农贸市场初具规模,农村特色旅游高速发展,特色经济形态明显,数字农家乐发展迅猛,网上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秦叶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