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改革机遇  提高转型成效
在现代化建设中打造发展升级版

——在中共丹阳市委十二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报告(摘要)

镇江市委常委、丹阳市委书记  童国祥
(2013年12月26日)

一、今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
今年是宏观环境极为错综复杂的一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苏南现代化示范区的总目标,以“四城建设”和“十项重点工作”为抓手,科学应对、创新实干,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1.经济运行稳中有升。多项经济指标在全省进位,在镇江名列前茅。预计完成GDP925亿元,增长12.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0.1亿元,增长20%,税占比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8亿元,增长21%;工业用电量53.3亿千瓦时,增长14.1%;应税销售1016亿元,增长9%;实际利用外资6.3亿美元,增长30.4%。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我市位列“2013全国县级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第12位、“2013全国县级市成长竞争力排行榜”第8位。
2.发展质态不断提升。预计完成新兴产业销售783亿元,增长20.6%,高于规模工业销售增幅3.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42.6%,比去年提高2.3个百分点。完成企业中心规划,认定和预认定25家总部经济企业,新增税收2.3亿元。“6+1”重点产业园区、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园区加快推进,基本完成园区规划,启动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创成全省首家省级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创建通过专家评审。新引进35个高层次人才团队、72名高层次人才,新增5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第6次获得“省人才工作先进县(市)”称号。3个项目获得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2600万元,成立了4家航空航天院士工作站,连续9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全年新增贷款占镇江的50%以上,新增2家挂牌上市企业。
3.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启动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编制完成城区水系及水生态景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一系列规划。以老城区改造为重点,国有土地房屋征收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练湖水城完成概念性规划,启动编制道路、绿化等专项规划,居民房屋征收基本结束,项目规划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火车站片区房屋征收完成前期准备,眼镜城二期交易大楼顺利竣工。滨江新城完成总体发展规划,相关部门组建到位并有效履行职能。“三新”建设取得新进展,界牌镇荣获镇江市先进新市镇特等奖。不断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被确定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开工建设齐梁路南延、丹桂路东延、铁路货场路、导皇线等一批重点道路工程。实施大运河、丹金溧漕河、香草河等航道治理工程。与145家化工企业签订了关停协议,50家已关闭到位并通过验收,25家实施转产或搬迁。大力度关闭太湖流域禁养区范围内的养殖场(户)。村庄环境整治全面完成,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稳步推进。
4.社会民生持续改善。财政支出进一步向民生倾斜,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70.3%,比去年提高2.6个百分点。居民收入稳步增长,预计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000元,分别增长10%和12%。以创业促进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9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1万人。积极开展第二轮“扶村帮户”活动,选派104名机关干部到经济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顺利实现年度脱贫目标。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实现校车接送全覆盖,校安工程顺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启动公立医院价格改革,医改惠民得到进一步体现。切实加强文化广场建设,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环保”出行,建设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城乡低保实现统一标准。成立了市慈善总会,认捐总量突破2亿元,募集善款6200万元,发放救助资金近千万元。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322套,完工786套。全面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化解机制,连续10次被评为“省平安县(市、区)”,荣获“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县(市、区)”称号。
5.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凝聚了科学发展的共识。严格落实改进工作作风的各项规定,出台“十项规定”等制度,继续开展“千人评议”等活动,有效遏制了“四风”问题。改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公推差选15名年轻干部和党外干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顺利完成村两委换届工作,选出一批德才兼备、群众拥护的农村发展带头人。强化党员教育管理,被中组部确定为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联系点。加强宣传思想工作,进一步弘扬“丹阳精神”,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环卫工人杨留平入选“中国好人榜”。积极探索制度必要性、合法性等“六性”审查,深化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肃查办了一批违法违纪行为。
市人大依法履职,创新作为,对全市重点工作和民生热点加大监督力度。市政协积极谋大局、议大事、献良策,大胆探索履职的新思路、新途径。人武、统战、老干部、工青妇、党史、党校、档案、科普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
回首过去,发展成绩来之不易,是全市上下团结拼搏、合力攻坚的结果。一年来,面对严峻的宏观形势,我们沉着冷静,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坚持市领导挂钩联系、每季度重点项目和工程现场观摩推进、每月财税和外资分析研讨、房屋征收周一例会等制度,协调解决矛盾问题。积极向上争取扶持政策,开展一系列银企对接活动,出台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一年来,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我们更大力度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扎实推进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三集”发展、军民融合等方面的工作,推动经济增长加快转到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上来,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年来,围绕现代化建设目标,我们紧扣“四城建设”和“十项重点工作”,在旧城改造、重大交通工程建设、化工行业整治、水环境治理等方面大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年来,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根本要求,我们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入手,实实在在抓好社会保障、创业就业、慈善救助、食品药品安全等各项民生工作。一年来的发展成果凝聚着全市上下的心血和智慧,在实践中探索的宝贵经验,为今后发展积累了重要的精神财富。
二、准确把握明年工作的总体要求
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新一轮改革将从战略部署逐步进入实质性操作。这轮改革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五位一体”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立足丹阳实际,区分情况、分类推进。对已经启动实施的改革,要集中精力,加快改革进程,在“深水区”取得突破。如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有序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对已经先行先试、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是仍需深化的改革,要继续大胆试、大胆闯,形成丹阳特色。如农村综合改革、军民融合发展等。对条件已经成熟的改革,要认真制订政策,加快启动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如推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完善考核机制等。对当前条件还不够成熟,但又必须实施的改革,要深入调研,梳理思路,做好各项准备。如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土地征使用制度改革等。总之,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紧紧咬住改革的目标任务,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扎扎实实把改革向前推进。
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转化为全市改革的指南、发展的动力,必须立足实际,准确把握发展形势。总体上看,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的趋势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市加快转型升级、稳中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但宏观环境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国际上以刺激政策带动的反弹周期趋于结束,新的增长动力源尚不明朗;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面临的问题错综复杂,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将进一步凸显;我市经济在加快转型升级中实现了量的扩大与质的提升,但结构性矛盾依然较多,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任务艰巨。对此,我们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保持定力、精准发力,主动应对各类风险和挑战。同时,我们还要充分把握当前面临的发展机遇。全面深化改革将释放新的动力和活力,国家将启动长江经济带规划,为我们提供难得的政策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溢出效应”,为我市产业提档升级带来了极好的机遇。特别是新型城镇化建设蕴含着重大机遇,优质资源将加速向中小城市流动,土地、金融、人才等政策将向中小城市倾斜。我们要科学研判形势,保持清醒头脑,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明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和镇江市委全会精神,坚持稳中奋进的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按照“领跑镇江、争先苏南”的目标要求,以“四城建设”和“十项重点工作”为抓手,深入推进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着力抓好产业升级、城乡统筹、环境优化、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等工作,提高转型成效,促进社会和谐,在现代化建设中打造发展升级版。
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12%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左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3.5%,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节能减排实现年度目标。
做好明年工作,要坚持四个原则:一是牢牢把握“稳中奋进”的总基调。进一步处理好速度与质量、总量与特色的关系,以有效投入为关键点,在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努力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速度,经济活力增强、结构调整有成效的速度,民生改善、就业比较充分的速度。二是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抓住我们自身层面上“长远必须的、存在问题的、可以突破的”方面,围绕“对发展构成严重制约的、与三中全会精神不相符合的、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定信心、统筹推进,以改革来激发新动力。三是牢牢把握“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总抓手。坚定不移完成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年度目标要求,密切关注指标体系的调整变化,努力使现代化建设的过程成为提升发展水平、提升城市品质、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过程,使现代化建设经得起历史检验、经得起群众评判。四是牢牢把握“转方式调结构”的总方向。更多运用市场和社会力量,引导企业主动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加快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使发展更多依靠经济结构调整、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和劳动者素质提高,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三、扎实做好明年各项主要工作
明年我们既要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开局,又要抓好“十二五”规划目标实现的“倒计时”,任务重大而艰巨。要以改革统领发展全局,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1.抓住用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机遇。十八届三中全会提供的是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机遇。要结合丹阳发展实际,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改革,抓住一些最紧要、最关键、最现实的机遇,积极探索,稳步推进。一是抢抓民营经济发展的机遇。中央要求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消除各种隐性壁垒,激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力。要加快对接,促进我市优势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制,广泛参与基础设施、各类民生实事和政府工程等建设。抢抓国家把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这一机遇,简化工商登记程序,释放民间资本创业活力。实施小微企业成长和全民创业计划,明年扶持创业1600人,新增城镇就业15000人,促进有条件的个体工商户升级为私营企业。二是抢抓军民融合发展的机遇。中央正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将建立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资源共享等机制。要以此为契机,加快推进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军民结合)建设,提升我市涉军涉航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通过航空航天产业园的核心带动作用,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三是抢抓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机制的机遇。中央将实施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要抢抓机遇,依托优势产业,加大对外招引力度,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装备,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鼓励优势企业大胆“走出去”,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支持天工、沃得、鱼跃等企业发展成国际性大型企业集团。抓紧做好对接上海自贸区的各项工作,积极承接上海自贸区的“溢出效应”。四是抢抓金融体制改革的机遇。中央明确要求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要积极引导我市民间资本探索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建立健全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抢抓IPO重启和企业上市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的机遇,加强对上市后备资源的培育,加大对证券公司的招引力度,大幅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
2.切实增强转型发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立足我市产业基础较为厚实的优势,坚持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策助推,切实增强转方式调结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明年重点抓好“三个百亿”投入,即技术改造投入100亿元、新兴产业投入100亿元、服务业投入100亿元。一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引导企业通过装备更新,提高设备投入占工业投入比重,采用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实现控员增效。推动低端低效产业“腾笼换鸟”,通过工艺改造,淘汰落后产能,降低生产成本。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通过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层次。鼓励企业加强产品设计,通过品牌创建,打造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眼镜产业加快向高端树脂镜片、高档镜架、隐形眼镜等产品发展。木业加快向智能家居制品、智能木屋、功能性强化地板等产品延伸。五金工具产业加快向新型电动工具、高性能硬质合金工具、高档工模具钢等产品拓展。汽车零部件产业加快发展发动机、变速箱、汽车电子等高端产品,积极引进整车项目。家纺业加快发展高档面料、高附加值产品。二是培育重点新兴产业。突出抓住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医药及医疗器械等优势新兴产业,坚持技术高端化、产业规模化、发展集约化方向,着力打造千亿级产业。依托航空航天产业园,加快发展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温合金材料、钛合金板材、合金铝板等产品。依托沿江装备制造产业园,着力打造制造技术先进、自主研发水平高、系统配套能力强的现代化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依托生命科学产业园,加快建设视光学、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现代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新型中西药、高端医护器材等产品。同时,积极推进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是提升服务业质态。大力发展传统服务业,围绕完善城市功能、繁荣城市经济,加快招引一批服务本地、辐射周边的高端商贸业及城市综合体,重点抓好金鹰国际、吾悦广场、华地二期等一批在手项目。认真落实鼓励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加快建设企业中心。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业、商务旅游业。现代物流方面,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交通优势,整合提升现有物流业,加强与全国知名物流企业的战略合作,拓展第三方物流,引导向专业化发展。加快推进萧梁现代物流产业园等一批重点物流园建设。电子商务方面,引导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改进营销方式,积极培育具有行业带动作用的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加快建设森林“好家居”、中联网仓智能云仓储中心、堂皇家纺电子商务等一批本地电商平台。商务旅游方面,充分发挥国家级“旅游产业创新发展实验市”品牌优势,把我市打造成为沪宁线上商务旅游目的地。加快推进“义大世界”项目落户我市,创建“海峡两岸旅游发展试验区”。推进眼镜城建设,打造省级商务旅游示范区。
3.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抓住用好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机遇,积极探索城镇化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模式。一是继续完善城乡规划。坚持规划先行,继续推进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加快重点镇、中心村、居民点等各类规划修编工作。完成商业网点布局、城市停车设施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优化完善练湖水城、滨江新城等规划,加快编制各类控制性详规。提高规划执行的严肃性,真正做到以一流的规划引领城乡发展。二是大力改善城市面貌。加大房屋征收力度,明年突出城郊结合部和老城区重点区域的改造。在抓好房屋征收的同时,坚持拆建并举,加快姜家园、城河北路西侧、火车站等片区的建设进程。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智能信息化水平。新建一批立体停车场,缓解市区停车难的问题。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对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实施全面整治。三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积极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建设2万亩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和6000亩省级丘陵开发高效农业基地,稳定农田种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抓住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契机,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盘活农村的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等各种要素资源,推进城乡要素的平等交换。以新一轮“三新”建设升级达标行动为抓手,加快重点镇建设,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新市镇、新园区、新社区。加快推进滨江新城建设,启动道路管网、城市综合体和公交转运站等项目建设。巩固村庄环境整治成果,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用好省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相关政策,积极争取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四是不断完善交通体系。继续推进齐梁路南延、丹桂路东延、沪宁高速东互通、铁路货场路、导皇线等道路建设。开工建设人民大桥、南三环大桥、镇丹高速、皇蒋公路等项目。做好北环路东延、滨江快速通道等一批重点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快农村道路提档升级,改造农村道路危桥35座。加快建设大运河航道整治市区段、丹金溧漕河云阳段、丹阳作业区码头等项目。
4.更大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用抓发展的力度来抓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走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一是建设重点生态板块。将生态建设与旅游业发展相融合,以三大区域为重点,建设环境优美的生态板块。练湖水城,按照练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湿地生态修复的规划方案,启动退渔还湖工程,建设湿地公园和生态旅游区,加快形成景区雏形。庄湖湿地,按照西部生态保育区规划要求,充分整合延陵湿地、蛟塘、季子庙的生态、人文和自然资源优势,编制整体规划,强化招商引资,努力建设高品质养生旅游度假区。水晶山生态保护区,依托水晶山的自然山水资源,加强矿山复绿整治,利用“省级旅游度假区”的品牌,积极引进旅游开发战略性合作伙伴,建设森林公园、生态园等旅游项目,建成市民休闲旅游理想场所。二是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探索建立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快推进城市水环境治理,结合大运河“四改三”工程,建设运河风光带;推进城北分洪道治理工程,建设城市亲水景观。加快推进旧城改造片区、重点产业园区的污水管网建设。广泛开展城乡绿化造林,重点做好人民公园改造、万善公园扩建工程,着力提高园区绿化、集镇绿化、村庄绿化、道路绿化水平。三是开展污染专项治理。继续加大化工(电镀)行业整治力度,关转迁70家化工企业,加快电镀园区建设,推动电镀企业搬迁入园或关闭,引导涂料企业组建股份制集团公司。加大农业面源尤其是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力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雾霾天气的监测和预警,强化对渣土车运输扬尘、工地扬尘等控制工作,抓好重点企业的污染治理,巩固小锅炉专项整治成果,努力改善大气质量。四是继续推进节能减排。探索实施碳评、环评、能评等相融合的集中评估机制,支持企业改进工艺装备,大力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和工程减排项目,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降低污染物排放。深入开展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工作,提升企业的环保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和环境执法,加快建立环境执法与司法联动机制。
5.着力提高民生幸福和社会治理水平。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积极改善民生。一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社保扩面提标步伐,建成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相衔接的保障网。完善城乡社保制度,实现“双轨合一”,推动被征地农民进城保,开辟外来务工人员和引进人才等新丹阳人社保绿色通道。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发放慈善救助资金1500万元。落实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将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20元。探索养老服务新路子,启动市社会福利中心二期、红叶颐馨园二期等养老机构建设,形成多元化的养老格局。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新建3000套。二是完善社会公共服务。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提供覆盖全市、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促进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发展,积极创建省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省级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加快推进老城改造区域内部分学校异地重建及校安工程等一批教育重点工程。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启动人民医院扩建、中医院新建工程,完成第二人民医院门诊、病房综合楼主体工程建设。编制丹阳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启动“三吕故居”修缮建设工程。加快文化艺术中心规划设计,构建城区15分钟文化圈和农村5公里文化圈,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作用,提升文化惠民水平。不断强化人口计生优质服务,加快推进体育事业,积极发展妇女儿童等各项社会事业。三是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构建现代化的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风险评估、诉求表达等机制,推动社会治理法治化和长效化。激发社会组织活力,重点培育文体类、行业商会类等社会组织。降低登记门槛,简化程序,允许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等社会组织实行无主管直接登记。明年新增社会组织110家以上,确保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达4.7个。把适合通过市场和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以政府采购、签约外包等方式,交给社会组织承担。加快平安法治建设,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构建平安稳定示范区。推进“网格+网络”社区服务管理模式,深化社区扁平化治理,强化村务民主管理。加强安全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6.构筑更加健康更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科学发展必须有科学的体制机制作保障,要通过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导向的调整,形成更加健康、更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创新“三集”发展机制。组建“6+1”重点产业园区工作协调小组,加强区域整合,强化区域合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重点园区加快发展的机制。严格落实项目入园会商、基础设施共建、园区收益分配等7项机制。全力推进重点产业园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开发区力争创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力争创成省级高新技术园区。加快推进重点产业园区内的房屋征收拆迁和居民安置工作。完善落实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向园区集中。二是深化科技人才引领机制。制订出台相关政策,组织实施引领、培育、支撑三大计划40项以上,真正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发挥金融对科技的拉动作用。搭建创新载体平台体系,完成高新区“科创城”主体工程建设,创建8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建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运用的机制,引进30项国内外领先的产业化技术。健全引才用才体系,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80人,培育一批基础人才。三是完善考核体系。按照中央考核评价体系转变的要求,研究建立多维度的政绩考核体系,既考核发展指标,也考核环境指标,还要考核社会治理和民生改善方面的指标。制订差别化考核体系,根据各镇区的优势和特点,实施差别化考核,鼓励各镇区形成自身特色。四是加快财政体制改革。认真落实中央财税改革的一系列政策,力求政策效应的最大化。调整优化财税收入结构,增强可用财力,压缩财政支出尤其是一般性支出的增长,保证新增财力主要用于公共服务和民生改善。强化人大对全口径财政预算的监督,保持财政支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严格控制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规范举债行为,从源头上做好政府债务化解工作。五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清理政府的各种权力事项,科学有序地取消一批、调整优化一批、下放一批行政审批权限,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改革和完善审批制度,由串联审批改为并联审批制,建立发改、国土、环保等部门联合审批制度。优化调整相关机构编制,增强市场监管队伍力量。加大信用监管体系建设,推动信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创新监管方式,严格实施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四、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全面深化改革,提高转型成效,核心在党,关键在人。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改进作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提振精气神,汇聚正能量,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前进。
1.全面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掀起新一轮思想解放的热潮。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了新一轮改革的动员令,破除体制机制性障碍、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好地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等,都在考验着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勇气和智慧。我们必须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确保正确、准确、有序、协调地推进改革。通过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新闻媒体解读等形式,确保学深学透、融会贯通,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我们深度解放思想。要以自我革新的勇气,跳出条条框框的限制,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消除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释放社会创造活力。
2.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工作作风的根本转变。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即将全面展开,我们要深刻认识活动的重大意义,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教育实践活动,以改进作风的良好成效取信于民。结合开展“三解三促”“百村万户大走访”和“服务对象大走访”活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思想上触及灵魂,在行动上动真碰硬,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突出建章立制,结合上级要求、我市实际,立规矩、建制度,形成一整套具有丹阳特色的作风建设制度,使贯彻群众路线成为全市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3.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干事创业的能力水平。全面深化改革,特别需要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作保障。要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选人用人机制上作出新探索。创新基层党组织管理手段,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强化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建设,继续推进第二轮“扶村帮户”活动,发挥好“第一书记”的作用,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在社区全面推广联合大党委模式,强化区域资源整合,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使社区党建更有活力、人民群众更加满意。全面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围绕组织增活力、企业增效益、员工增利益的目标,培育一批非公企业党建品牌。加强能力建设,继续选派机关干部到项目建设、房屋征收、信访维稳等一线接受锻炼,打造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得硬、工作上有本事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4.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市委“十项规定”,认真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快建设具有丹阳特色的惩防体系,保证干部队伍的清正廉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依托廉政教育载体,引导党员干部自觉筑牢廉洁从政的思想防线。推进制度“六性”审查,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突出对政府采购、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实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权、以制度管事。强化案件查办,完善“声网报屏线”五位一体投诉联动机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大腐败案件查处力度,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全市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算好政治账、经济账、亲情账,坚决守住做人底线、做事底线、廉政底线,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
(市委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