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 告
领跑镇江 争先苏南
谱写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精彩篇章
——在中共丹阳市委十二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报告(摘要)
镇江市委常委、丹阳市委书记 童国祥
(2013年6月29日)
图1 镇江市委常委、丹阳市委书记童国祥
一、奋力前行,迈出现代化建设的坚实步伐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全市上下紧紧围绕“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奋斗目标,以十项重点工作为抓手,早行动争主动,抓重点攻难点,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
1.经济运行稳中有升。上半年,预计完成GDP 446亿元,增长1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6亿元,增长17.3%;工业销售1261亿元,增长19.4%;固定资产投资271亿元,增长22.1%;工业用电量24.8亿千瓦时,增长12.5%;实际利用外资2.1亿美元,增长159.5%。43个镇江市级重点产业类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7.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8.6%。我市147个重点产业类项目,开工106个,开工率达72.1%,累计完成投资118.5亿元。
2.创新转型成效明显。上半年,预计完成服务业投资45亿元,增长26.2%;新兴产业投资67亿元,增长35.3%。新引进海归高层次人才团队9个,高层次人才22名。成立了4家涉航专业院士工作站,成功举办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研讨会,10位院士、18位教授为我市航空航天产业出谋划策。认定大亚、沃得等25家企业为我市首批总部企业。75家化工生产企业签订了停产协议,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3.城乡建设再掀热潮。强势推进房屋征收工作,顺利完成城北分洪道片区扫尾工作,较好完成了姜家园片区、练湖片区、华南片区征收任务,城河北路西侧片区征收工作快速推进。截至目前,城区房屋征收面积已突破60万平方米,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新城建设稳步推进,练湖水城已完成概念性规划编制,相关基础性工作全面展开;火车站片区规划已确定,眼镜城交易大厦基本建成,房屋征收、融资等工作有序推进。滨江新城总体规划基本定稿,相关职能部门已组建到位。云阳镇“万顷良田”工程通过省复垦专家组验收。齐梁路南延、丹桂路东延、陵口铁路货场路等重点工程顺利推进,我市被确定为全省“城镇发展与交通规划建设综合实验区”。
4.社会民生持续改善。财政支出大幅向民生事业倾斜,仅社会保障支出就达4亿元。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收费综合改革,切实减轻了群众的看病负担。大力实施校安工程、幼儿园改扩建工程、教育装备更新工程,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部署开展第二轮“扶村帮户”活动,向117个经济薄弱村派驻了“第一书记”。积极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启动了万善公园扩建改造工程。深入推进平安法治建设,被评为“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县(市、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大力推进“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市”创建工作,顺利通过了省级考核验收。
5.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重点,全面开展理论武装工作。大力弘扬“丹阳精神”,进一步激发了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热情,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皇塘镇农服中心主任孙国祥被授予全省“最美基层干部”称号。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重要职位初始提名方式,公推差选6名镇长人选。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进一步强化作风建设,有效遏制了奢侈浪费之风。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行为,有效维护了党纪国法的严肃性。
回顾上半年工作,我们在现代化建设征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收获伴随着艰辛,成功凝结着心血。总结今年以来的工作,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任务越重,越要勇于担当、真抓实干。今年是十项重点工作的全面推进之年,任务重、要求高、压力大。面对庞杂的工作任务,广大干部群众不辱使命、勇挑重担、奋发作为,确保了各项重点工作的有力推进。特别是今年多个片区房屋征收工作同时展开,规模之大、力度之强前所未有,广大机关干部充分发扬敢打硬仗、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精神,全力投身征收工作,全市房屋征收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困难越多,越要坚定信心、创新作为。面对发展中的要素制约和各种困难,全市上下迎难而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制约发展的重重障碍得到有效突破。通过实施争取点供、城乡增减挂钩等措施,较好缓解了用地矛盾;采取银企对接、推广金融新产品等方法,有效满足了资金需求。特别是针对企业经营中的困难,创新服务机制,深入企业现场办公,及时帮助企业走出困境。挑战越大,越要增进团结、合力攻坚。面对发展中的各种挑战,市四套班子团结一致,镇区部门合力攻坚,政府企业携手并进,干部群众和衷共济,凝聚了勇争一流、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村庄环境整治、招商引资、化工企业整治等一系列涉及面广、挑战性大的工作,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二、顺应大势,把握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主动权
当前,我们正处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国家和省发出了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动员令,开启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
总的来讲,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是又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首先,这是国家层面的战略机遇。《苏南规划》经国务院同意批复,是我省继《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之后,又一个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与发展乡镇企业和外向型经济等机遇相比,最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这次实施的《苏南规划》,有长远的目标定位,有系统的推进计划,有明确的支持重点,直接涉及丹阳的事项有30多处,成为我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其次,这是主动“创”出来的重大机遇。如果说,我们发展乡镇企业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闯”出来的机遇,发展外向型经济是“抢”出来的机遇,那么,国家规划建设现代化示范区,就是苏南加快转型发展,发挥主观能动性“创”出来的机遇。第三,这是全面性的发展机遇。示范区建设的最大特点是以区域发展一体化促进区域基本现代化。为更好地推进示范区建设,国家和省将相应出台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包含经济、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苏南地区将会获得更多的土地、资金、政策支持,汇集更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机遇当前,我们必须敏于见势、善于乘势,超前一步、快人一拍,全力争取相关政策在我市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最大效应。
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开创性实践。要看到这次实践的挑战难度较高。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不仅对原有指标体系进行了丰富完善提升,提高了目标值,增加了考核内容,而且还强化了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主观感受、大多数人达标等要求。可以说,新指标要求更严、标准更高、实现的难度更大。还要看到我们的现实差距较大。根据监测,到2012年年末,我市实现程度仅为77.5%。还有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化率、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6个指标差距较大。特别是苏南各地“同台竞技”,和苏南发达县市相比,我市发展的总量和规模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比如,在大企业支撑方面,江阴拥有千亿级企业2家、500亿级企业8家、百亿级企业17家,而我们的百亿级企业仅有4家;张家港去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150亿元,我市为50亿元,仅是张家港的三分之一。更要看到我市的优势条件也较多。我们不仅拥有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还拥有一大批海内外的高层次人才,更拥有诸多第一唯一的高精尖技术。尤为可喜的是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热情持续高涨,创新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心齐气顺的氛围更加浓厚。只要我们紧紧围绕《苏南规划》的总体部署,坚持既定发展思路不动摇,始终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美好蓝图,就一定能在丹阳大地上变为现实。
我市推进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创新驱动、特色取胜,推进经济现代化、城乡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力建设现代产业集聚区、创新转型引领区、城乡统筹先行区、民生幸福样板区,走出一条体现时代特征、呈现苏南特点、具有丹阳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力争到2018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我市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总要求是:领跑镇江、争先苏南。
领跑镇江:在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中,丹阳的实力和地位决定我们不仅代表自己,更代表镇江在全省的地位和影响。我们要以奋进的姿态、积极的作为,敢于挑重担、勇当领跑者,不仅要在经济总量、发展质量上始终处于镇江领跑地位,还要在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新转型和推进“四大行动计划”等方面始终走在镇江最前列,更要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全面领跑镇江,以有效的爆发力和加速度,实现与苏南强市的“齐步走”。
争先苏南:在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中,我们要把丹阳放到苏南的大局中来谋划,放在“两个率先”的新进程中来考量。在前几轮发展中,苏南发达县市已经快我们一拍、先我们一步。这次示范区建设,与苏南其他城市同台竞技、同时起步,为我们缩小差距,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遇。抢抓机遇,关键就看谁反应更敏锐、对接更精准、措施更有力。我们要坚持差别竞争、特色取胜,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增创新优势,在关键指标、发展后劲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在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上发力起跑线,再创新辉煌。
在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中,我们要着力建设“四个区”。(1)现代产业集聚区。把发展产业集群放在突出位置,以“6+1”重点产业园区为主抓手,强化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推动企业高端化、高新化发展,打造一批实力强、规模大的百亿级企业。推动新材料及航空航天、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等产业向高端攀升,眼镜、家纺、木业等产业向品牌化发展,形成一批集中度大、关联性强、集约化水平高的产业集群。(2)创新转型引领区。全面推进创新型社会建设,深化拓展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在丹阳实现产业化。加快技术公共服务、技术成果交易、创新创业融资服务和社会化人才服务等四大平台建设,为科技创新创业提供更加便捷、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到2018年,确保每万人劳动力中研发人数达120人以上,全市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2.95%。(3)城乡统筹先行区。坚持以“三新”建设为主要特征,有序推进主城区、中心镇、一般镇梯度发展,促进城乡合理分工。着力打造一批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公共服务设施,让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建设一个富有个性、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美丽丹阳”。(4)民生幸福样板区。汇民意、利民生、暖民心,从百姓关注的生产和生活热点着手,落实民生工程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居民生活品质,增强全体市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把丹阳打造成为物质生活富足殷实、精神世界文明充实、社会环境安定和谐的幸福城市。
在推进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做到“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走做大总量与提高质量并举的升级之路。在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中,我们肩负着双重任务,既要做大经济总量,缩小与苏南发达县市的差距;又要提升发展质量,形成丹阳在苏南地区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我们要把发展立足点放到做大总量、增强综合实力上来,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创新转型、转变发展方式上来。在做强实力的同时,提升发展质量,走出一条速度快、效益高的科学发展之路。
二是坚持走全面推进和个性彰显并进的特色之路。实现现代化,既要看“平均数”,也要看“大多数”,还要看“末位数”。我们要保持优势指标,巩固达标指标,提升短板指标,确保全面推进、如期实现。同时,要坚持个性特色、错位发展,做活优势文章,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把人才与科技的优势提升出来,把特色产业壮大起来,把文化旅游品牌彰显出来,培育出具有丹阳特色的亮点和“盆景”。
三是坚持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行的绿色之路。优美的环境、健康的生态是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道路,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企业内涵式增长,进一步降低GDP的“碳强度”。推动产业发展增量与生态建设容量互为促动、环境质量指标与绿色经济份额同步提升,形成产业与生态偕行、经济与环境共进的新形态。
四是坚持走创建达标与群众满意并重的幸福之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衡量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成效,不仅要看数字达标,更要看群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我们要把群众的利益诉求作为努力奋斗的根本动力,把经济发展成果转化为现代化文明成果,全面提高群众科学素质、收入水平、幸福指数,真正把现代化建设成群众公认、群众满意、群众共享的现代化。
三、立足长远,突出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关键点
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中心任务,必须按照国家、省和镇江市的总体要求,紧扣实际,集中力量,加快推进。
1.以科技创新引领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格局。经济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基础,现代产业是经济现代化的核心。要始终坚持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加快产业结构向高端攀升,在产业升级中增创现代化建设新优势。一是构建更具活力的科技创新体系。牢固确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驱动力”的理念,加快构建以人才引进为重点、产业化技术为支撑、平台建设为基础的科技创新体系。以国际化人才引领创新,大力培养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和高技能实用人才,到2018年,共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0人、省“双创人才”100人以上。以高新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全力加快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光扩散综合膜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产业化步伐,培育一批研发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创新型企业。到2018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8%。以优质平台支撑转型,加快“科创城”建设,建成高性能合金研究院等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和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为全市现代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二是打造更具实力的现代产业航母。把产业升级作为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加快培育具有丹阳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新材料及航空航天产业,要坚定不移地走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强化与大飞机制造商的合作,开发更多军民两用技术和产品,集中力量扩大市场份额,培育壮大恒神碳纤维、精密合金等龙头企业,带动形成千亿级的国家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要加大力度招引国际国内先进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鼓励现有企业培育转化更多技术成果,扩大产业能级,提升产业层次。同时,要加快发展特种装备车、新能源汽车,千方百计引进整车项目,带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向整车制造方向发展,使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成为丹阳最有影响力的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要充分发挥本地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引进外来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发展特大型铸件、大吨位压力机械、重型机械、农业机械和包装专用设备等,鼓励企业向产业高端攀升,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中心。文化旅游产业,要充分发挥国家旅游产业创新发展实验市的效应,加快建设5A级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省级水晶山旅游度假区和九里季子诚信文化旅游区等三大主题旅游区,创造文化旅游的丹阳品牌,到201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2%以上。同时,要全面提升传统特色产业,促进眼镜、木业、家纺等产业向高端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形成更具实力的现代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建成民企总部经济中心,培育总部机构100家以上,新增总部经济开票销售2000亿元以上。三是培育更具优势的现代高效农业。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加快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外向农业,加大2个省级和13个镇江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进力度,培育一批地理标志产品和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提升优质稻米、食用菌、地方名特茶等优势特色农业,形成一批产值超10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三大合作”组织,培育一批示范基地,扶持家庭农场发展,帮助和支持农民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四是建设更具特色的现代产业园区。坚持规划引领,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形成“6+1”特色产业园区格局。近期的重点是打造开发区、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和沿江装备制造产业园。开发区要发挥“火车头”作用,加快大项目的引进与建设,提升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水平,创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市高新技术产业园要重点发展创意经济、服务外包等新型经济业态,坚持研发设计与产品制造一体化发展,创成省级高新技术园区。沿江装备制造产业园要全面完成5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建设,完善园区功能,提升承载能力,打造沿江地区产业发展的“桥头堡”。其他重点产业园区要按照规划的要求,坚持合作共建、错位发展,形成园区建设“一盘棋”的良好局面。到2018年,实现产业集聚度70%的目标。
2.以城乡一体化引领区域发展,不断提升城乡统筹水平。现代化建设,产业是基础,体现的是内在实力;城市是载体,展现的是外在形象。要坚持以城乡一体化为导向,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一是坚定不移做强城市龙头。以更高标准和品质修订完善城市发展规划,加快城市建设和改造步伐,全面提升城市产业集聚、公共服务、文化创新功能,到2018年,城市化率达69%,基本建成沪宁线上新兴的地区中心城市。近几年,要重点推进练湖水城、南部新城、城际新城、西城区等城市板块建设。通过5年努力,把练湖水城建成滨湖水韵之城和商旅休闲之城,推动城市向南拓展,把南部新城建设成功能完善、产城融合的高品位城区,把城际新城建成丹阳商务活动最发达、功能品位最高的城市门户。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坚持拆建并举,把西城区改造成古城风貌与现代气息相得益彰的崭新城区。二是坚定不移建设美丽乡村。坚持因地制宜,推进乡村差别化发展。全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土地征使用制度、户籍制度、公共财政均等化制度改革,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把提档升级、内涵发展作为镇村建设的主题,强化沿江地区的整体互动,把滨江新城打造成丹阳的“城市副中心”,创造新型城镇化的新模式。加快建设20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形成民居错落、清水环绕的江南美丽乡村风貌。三是坚定不移深化城乡对接。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到农村,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公共财力更多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设施更多向农村延伸、公共管理更多向农村覆盖,努力缩小城乡差距,让广大农民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尤其是,要进一步健全路网系统,改善交通环境,加快外联通道、乡村路网建设,实现城际之间、城乡之间的快速通畅对接。
3.以民生改善引领社会建设,共建共享富裕文明成果。生活现代化是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民标”。要坚持富民优先,全面提升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水平,建设群众更满意、更有尊严的现代化。一是全力建设中等收入群体支撑发展的富裕之区。把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作为最大的民生实事,从薪金、股金、租金、保障金、慈善金等“五金”入手,拓宽就业增收、创业增收、投资增收、保障增收、帮扶增收等“五大渠道”,千方百计培育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到2020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达标人口达50万人。二是全力建设公共服务完备均等的惠民之区。在巩固现有水平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城区学校布局调整力度,促进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市、镇医院重点工程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规划建设综合文化艺术中心,在城区和乡镇建设一批公园、广场等文化体育设施,惠及全市人民。健全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切实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结合房屋征收工作,加快保障房、安置房建设,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三是全力建设功能齐备网络健全的和谐之区。深入推进平安丹阳建设,全面推进“一委一居一站一办”建设和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提高和谐示范社区创建达标率。健全社会矛盾排查预警、调解处理、应急管理机制,完善社会治安立体化打、防、控体系建设,构建半小时法律服务圈。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参与管理的作用,重点发展经济类、服务类等社会组织,到2018年,培育社会组织700个左右。提升城市现代管理能力,加大城市基础信息投入、管理和应用,建设人性化服务、智能化应用的“智慧城市”。
4.以水乡特色引领生态建设,着力打造优美宜居环境。良好生态是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始终保持资源紧缺、环境约束“双重警醒”,严守生态红线,营造江南水乡特色的绿色家园。一是努力构筑生态屏障。巩固国家生态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成果,严格生态空间管制,加快构建长江生态水廊、西部丘陵水源涵养区与练湖湿地“一廊两区”生态框架,形成密实的生态安全体系。明确生态功能区的具体保护要求,利用水晶山地区优越的生态条件,加快规划建设速度,形成重要的生态屏障。二是全力做好水韵文章。充分发挥水资源丰富的优势,重点做好“湖”、“江”、“河”三篇文章,建设水韵丹阳。“湖”,是指恢复练湖,重现练湖碧波荡漾的美景。“江”,是指建设滨江生态观光带,彰显亲水宜居特质。“河”,是指营造千年运河开放式近水绿带,完成护城河、内城河等河道水景观改造,创造“岸绿、景美”的优质水环境。三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严把项目准入关,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实现全市废钢、废铜等资源化利用,争创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园区。强化对秸秆、生活垃圾等进行能源化再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5%以上。加快化工行业转型发展,完成全市化工企业的关转迁任务。四是切实抓好城乡绿化。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利用城市公园、道路、河岸等空间,建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系统,让居民出门见绿,到2018年,城镇绿化覆盖率42%以上。加大沿村庄、村道、河道绿化力度,增加农村绿化面积,营造天蓝、水清、地绿的宜居环境。
5.以民主法治引领政治文明,全面提升人的现代化水平。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要坚持把民主法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提升市民现代文明素养。一是发展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保障人民当家做主权利。坚持民主集中制,推进党代表工作制度,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以扩大党内民主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带动人民民主。全面推进村(社区)自治管理,深入推进党务、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完善企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扩大基层民主范围。二是推进法治建设。积极推进依法治市进程,深入开展以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制宣传为重点的“法治市”创建活动。围绕“公平、正义、公开、公正”主题,建设依法高效行政、司法公正权威、法治氛围良好、社会和谐稳定的法治示范区。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深化“法治村(社区)”“法治企业”“法治单位”等法治创建活动。到2018年,法治建设满意度达90%,公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三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广大群众的行为准则。弘扬“至诚,至精;创新,图强”的丹阳精神,传承季子诚信文化,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开展道德诚信、商业诚信等实践活动,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
四、抢抓当前,走好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第一步
面对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新任务,我们要迅速行动,抢抓当前,扎实做好下半年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力走好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第一步。
1.千方百计抓好项目投入。以更大力度推进项目建设和招引,为经济发展打牢根基。一是聚焦重点项目。坚持“月督察、季观摩、定期通报”制度,对年初排定的211个重点项目,特别是对目前尚未开工的60个项目,要加强调度和督察,确保全年完成投资量500亿元以上。挂钩市领导要现场办公,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各镇区和相关部门要主动服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二是强化招商引资。赴欧美、东南亚国家引进外资项目,赴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开展国资、民资招商,特别是组织开展好当前的招商月活动,确保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28亿美元、利用市外民资190亿元。三是破解要素制约。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土地点供和独立选址,鼓励企业通过改建多层厂房等办法提高存量土地利用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做好企业债券发行工作,推动企业资本经营,力争实现上市企业2家、场外市场挂牌交易企业2家的目标。
2.凝智聚力抓好科技创新。坚持创新驱动,以科技和人才为支撑,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一是深化产学研合作。组织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专题对接活动,力争全年引进30项国内领先科技成果,实施产业化转化。依托“空装——丹阳军民融合式发展示范区”开展技术合作和成果转化,年内争取创成“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军民结合)”。二是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专项行动计划,加快建设高新科技创业园和航空航天产业院士工作站、北航丹阳研究院等一批重点创新平台。特别是高新科技创业园,年内要建成创业孵化器和研发大楼主体工程。三是引进高层次人才。开展人才引进对接活动,下半年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26个、高层次人才48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名、省“双创计划”和“创新团队”人才15名。
3.乘势而上抓好城乡建设。紧扣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关于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以扎实的举措推动城市化进程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一是加快推进城市建设。继续保持良好的房屋征收态势,力争全年旧城改造房屋征收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完成城河北路西侧片区一期工程、人民电影院片区、万善公园片区等重点改造项目房屋征收,完成练湖安置区建设。滨江新城完成总体发展规划的编制,启动控制性详规编制、重点区域城市设计等工作。金鹰广场完成金鹰商场框架建设,中国眼镜城二期工程投入使用。按照城区交通改善总体方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开工建设沪宁高速东互通、城北分洪道整治B标段等重点工程,推进大运河“四改三”征地拆迁,启动丹金溧漕河“五改三”征地拆迁。二是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建成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以稳定就业和合法固定住所为依据的居民户口自由迁移。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建立农村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目录。实施新一轮“三新”建设升级达标行动,力争全年完成“三新”建设投入40亿元、拆迁100万平方米,新增设施农业7.5万亩、农业产业园区3万亩。推进第二轮“扶村帮户”活动,到年底实现50%的达标率。三是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完成已签约75家化工企业的关停工作,确保年内关转迁电镀企业18家,建成电镀企业集中区。切实抓好太湖流域畜禽禁养区治理工作,下决心解决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全面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任务,确保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申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和优秀管理城市。
4.尽心尽责抓好民生实事。时刻关注群众生产生活,全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提高基本保障水平。突出拆迁安置房建设,确保全年开工100万平方米、建成80万平方米,全面完成各类保障房建设任务。推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下半年新增慈善救助支出1000万元,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6800元和5300元。认真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加强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等重点人群的职业技能培训。二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快落实省教育现代化指标任务,加大力度创建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力争通过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评估验收。推进人民医院、二院改扩建工程,做好中医院搬迁前期准备工作,全力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深入开展丹阳精神宣传活动和“送戏下乡”等群众文化活动,大力推动全民健身。进一步完善“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积极创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三是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全面落实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常态化开展“四项排查”、“三解三促”和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活动,开展“星级平安村(社区)”创建。建设市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立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信息服务平台、政法系统执法办案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协调合作,增强综治合力。
五、创新实干,提升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精气神
推进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是对广大干部群众智慧、能力和作风的一次大考。全市上下要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创新的思路、更加务实的作风,奋力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现代化建设的蓝图鼓舞人心,必须弘扬争先争位争一流的拼搏精神。想干事体现的是觉悟和责任,干大事彰显的是气魄和胆识。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宏伟蓝图为我们施展才华提供了舞台,谁能敢于担当、迎难而上,谁就能把握主动、率先跨越。为此我们提出“领跑镇江、争先苏南”的总要求,这体现了挑战自我、负重奋进的姿态,体现了敢为人先、勇争一流的雄心,体现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责任。要以“山高我为峰”的雄心壮志,心无旁骛、矢志发展,干一番以前想干而干不了、现在想干能干成的宏伟事业,为现代化建设尽责任、挑担子、做贡献,在丹阳的发展史上留下我们这一代人的生动印记。
现代化建设的使命光荣崇高,必须保持创新创优创大业的昂扬斗志。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已经落到我们肩上,乘势而上勇攀高峰、激情奋斗勇创大业是我们的唯一选择。《苏南规划》赋予我们最大的政策就是先行先试,对丹阳也明确了一系列支持项目,但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国家的政策扶持不是无条件的,特别是一些共性机遇,具有很强的选择性,需要通过向上争取、主动对接、创造性工作,才能赢得政策的青睐。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以“创”的见识、“抢”的意识、“破”的胆识,坚持开放合作、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集聚集约、生态宜居的发展导向,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路径,敢涉没有先例的“盲区”,敢走布满荆棘的“难区”,敢闯矛盾复杂的“禁区”,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真正使敢于创新、奋力开拓成为新时期丹阳人的自觉行动。
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任重道远,必须锤炼敢抓敢干敢攻坚的过硬作风。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嘹亮号角正响彻丹阳大地,全市上下要一刻不停抓落实,只争朝夕抓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们必将面临很多的挑战、困难和矛盾,必定会碰到很多难啃的骨头、难打的硬仗。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在困难面前敢突破,重任面前敢担当,以舍我其谁的豪气、争创一流的志气、披荆斩棘的勇气,无所畏惧敢闯敢干,迎难而上苦干实干。全市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争做表率,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十项规定”。要积极投身到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切实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努力以过硬的作风确保现代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有力有效有序地推进。
现代化建设的大潮汹涌澎湃,必须激发齐心齐力齐奋进的民众活力。广大群众是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主体和决定性力量,为人民谋幸福、让群众满意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面对苏南各县市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发展态势,我们必须更加重视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创造性,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发展热情,使实现现代化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凝聚起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始终把增进群众福祉、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全面进步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发展自豪感、生活幸福感和心灵归属感,建成群众广泛参与、百姓充分认可的现代化。
(市委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