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 象
【概况】 2012年,市气象局强化气象服务,不断提高气象预测、预报能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为丹阳经济建设和防灾减灾提供优质气象服务。市气象局获镇江市气象系统辖市区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达标单位、江苏省气象系统局务公开示范点,继续保持江苏省和镇江市“文明行业”、丹阳市“文明单位”称号。加速推进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新建新桥、访仙等多要素自动气象监测站6个,灾害性天气及重要气象次生衍生灾害预测、预报、预警以及应急处置、保障服务能力得到加强,做到准确预报,及时预警,科学决策,有效防范。进一步加强为农服务工作,在乡镇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站,加强对重大农业气象灾害、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做好关键农事季节的气象服务工作,深化为特色农业服务工作。建设灾害性天气信息应急发布管理平台,完善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性防御体系,扩建普及到镇、村、合作社等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加强信息员业务培训,充分发挥其作用。
【气象科普园建成】 2012年1月8日,市气象局和市华南实验学校合作共建的气象科普园揭牌。市气象局和市华南实验学校将定期进行信息沟通、建立健全联合安全预警机制,针对不同时期气象变化,定期发布中小学气象灾害防御方面的预警信息。共同做好中小学生气象科普宣传和气象灾害防范教育,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气象科普宣传,提高学生防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强化春耕春播气象服务】 2012年,为确保春耕春播顺利开展,丹阳市气象局多措并举,强化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一是成立春耕春播气象服务小组,对气象服务工作实行首问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重视和加强关键农时季节、重要农事活动和防御重大农业气象灾害气象服务。二是做好气象条件分析、灾害性天气预报等工作,及时为农户提供温度、湿度、降水量等气象数据,提出准确的春播生产建议,为市政府及涉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三是构建气象信息发布平台,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电视台、电台广播等渠道及时更新气象信息,努力实现各乡镇气象资讯共享。四是加强与涉农部门的协作,根据春耕春播期间农业生产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气象服务。
【台风“海葵”造成农业直接损失1.4亿元】 受2012年第11号强台风“海葵”影响,丹阳市部分农作物受淹,设施农业、应时鲜果花卉苗木受损,一些棚舍损毁、畜禽死亡。据市农委统计分析,“海葵”给丹阳市农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4419.82万元。为此,市农业部门要求各镇区切实加强农业抗灾救灾指导服务,促进灾后恢复生产,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受此次强台风影响,全市蔬菜作物受灾3193.33公顷,其中设施蔬菜、露地蔬菜绝收586.67公顷;应时鲜果受灾413.33公顷;水产养殖业受灾1913.33公顷;水稻受灾5013.33公顷;旱杂粮受灾1666.67公顷,其中绝收140公顷;林木苗圃受灾866.67公顷、乔木37.7万棵;畜牧倒塌禽舍21825平方米、损坏禽舍1590平方米,死亡畜禽24.56万只。
【2012年丹阳地区主要气象灾害】 (一)2012年7月14日,丹阳普降暴雨,吕城镇倒塌15间鸡棚,压死鸡1000余只,经济损失8万元。访仙镇损坏房屋24间,损失30万元。延陵镇倒塌葡萄大棚,损失35万元;损坏房屋9间,损失2.1万元。皇塘镇倒塌房屋2间,损失3.5万元。累计经济损失78.6万元。(二)8月8日~10日,受第11号台风“海葵”影响,丹阳出现强降雨,雨量达105毫米,瞬时极大风速22.8米/秒,全市有17672人受灾,转移安置89人,一般损坏房屋309间,严重损坏房屋81间,直接经济损失1698.85万元。
(孔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