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 震 减 灾

【概况】  2012年,丹阳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各级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牢固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思想,推出防震减灾工作新举措。丹阳市防震减灾工作获江苏省2011年度市县防震减灾综合评比第二名和防震减灾工作创新奖,云阳镇万善园社区被评为“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活动,提升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利用“防灾减灾”宣传日、安全生产月、科普宣传周等开展地震科普宣传活动。5月12日全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市地震局会同有关单位联合开展以“防灾减灾,你我同行”为主题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共发放各类宣传材料5000余份。在“安全生产月”广场宣传活动中,展示20块防震减灾科普展板,发放500余份地震宣传资料。先后组织人员到学校、企业进行地震科普知识讲座,并组织学生及职工进行地震应急疏散演练。选定2所学校和1个社区作为科普示范学校和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试点单位。完善地震监测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地震台网中心工作,各项准备工作有序推进。加强对地震观测台站维护管理,提升地震观测井和强震台地震资料、信息快速传递和反馈能力。按照监测要求,严格各项常规工作,确保监测仪器全年不间断正常运行。推进“三网一员”网络建设。出台《丹阳市地震宏观观测工作管理制度》和《宏观观测标准》两个文件。开展《江苏省防震减灾条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宣传。严格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加强与有关部门交流与对接,严格抗震设防要求审核。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均实行网上审批,行政权力实行网上阳光透明运行。至年末,共对21项一般工程进行抗震设防要求审核,要求17个重点建设项目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严把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指导关。重点对新农村和集镇建设进行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强化高层建筑和人员比较集中的公共建筑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确保其达到抗御七度地震破坏能力。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修订。督促指导交通、水利、电力、通信、学校、医院等重点部门和单位,以及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生产经营单位,按要求对地震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完善。加强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结合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和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工作,进行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完成省“震害防御信息服务数据采集”试点工作。

图145  2012年6月6日,丹阳市召开年度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
【妥善处置地震异常事件】  2012年7月20日20时11分,扬州市发生4.9级地震,丹阳市有明显震感,市地震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安排人员及时向省、市地震台网中心联系,了解震情震况,并将得到的震情及时向市领导汇报;安排人员回答广大市民的咨询,做好解释工作;白龙寺地震观测员坚守岗位,关注观测井水位变化;安排人员及时去各宏观观测点收集情况;将江苏省震情会商会会商结论向市民公布,消除百姓恐慌。

图146  2012年5月30日,市地震局指导市实验学校举行地震疏散逃生演练。(张先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