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    政

【概况】  2012年,丹阳市完成公共财政收入50.09亿元,总量全省排名第11位,收入增幅21.8%,全省排名第15位,较上年前移7位,税收占比83.7%,全省排名第7位,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各项主要财政指标在全省保持相对领先。财政支出方面,按照“有保有压,突出重点”原则,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十项重点工作。全年完成财政总支出81.34亿元,同比增长22.3%,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等支出均高于一般性财政支出水平。财政管理进一步规范高效,国有资产管理、预算编制改革、国库管理、政府采购管理、会计管理、财政信息化建设、财政监督等工作取得进步。2012年,市财政局获“镇江市财政收入突出贡献奖”,被省人民政府授予“财政收入新增贡献先进单位”称号。

图128  市财政局财政宣传月走进云阳桥社区活动现场。
【本级财政安排支农资金2.58亿元】  2012年,丹阳市增加“三农”投入。年初,本级财政预算内安排支农资金2.58亿元,增幅37.14%,达到省政府规定财政预算内支农投入“两高于、一确保”要求。争取财政支农专项资金2.65亿元,开展以“水利重点县”为主要内容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专项资金3720万元,用于秸秆综合利用、“绿色江苏”等农村环境保护建设项目。投入3400万元,对延陵、珥陵、陵口和飞达农民专业合作社1433.33公顷中低产田进行改造,并在司徒镇建设高标准农田666.67公顷。投入1100万元,用于农村道路、桥梁建设。扶持优质稻米、有机蔬菜等项目116个。发放水稻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小麦和油菜良种补贴等各类涉农补贴1.5亿元,受益农户近16万户。设立专项资金,推动“脱贫攻坚两消除”活动以及新农村建设。
【民生投入稳步增长】  2012年,丹阳市民生投入稳步增长。确保教育优先投入。全年公共财政预算内教育支出10.24亿元,同比增长30.03%。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财政预算安排社会保障支出6.33亿元,同比增长20.34%,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23亿元,较上年增长39.15%;医疗卫生支出3.1亿元,较上年增长6.9%。推进绩效工资改革,落实4.5亿元用于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发放。安排文化专项资金800万元、计划生育专项经费2900万元。完善政法经费合理增长机制,安排政法专项转移经费2700万元,推动平安丹阳、法治丹阳建设。
【支持经济转型升级】  2012年,丹阳市财政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发挥公共财政职能,鼓励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突出政策引导,出台财政激励扶持政策,对企业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品牌建设、资本运作以及人才引进等实施奖励扶持,引导企业向国家、省重点扶持产业转型,引导项目向重点财源建设企业倾斜,培植市场广、效益好、税收贡献大龙头骨干企业。突出资金扶持,设立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对新兴产业企业项目建设和园区建设等进行投资和补助。加大对科技创新、传统产业升级以及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支撑力度。2012年,继续设立专项资金,扶持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质态优化提升。突出项目服务,运用国家、省产业扶持政策,畅通联系渠道,包装优势项目,全年共争取各类发展资金6.29亿元。
表25  丹阳市镇区财政所负责人名单
镇区 负责人 镇区 负责人
司徒镇 戴国荣 新桥镇 蒋金良
延陵镇 孔逸华 后巷镇 纪锁明
珥陵镇 束永学 埤城镇 单东兴
导墅镇 吉金华 吕城镇 沈正平
皇塘镇 戴路金 陵口镇 郑正武
访仙镇 孔  军 云阳镇 钱柏荣
界牌镇 殷荣鑫 开发区 张俊杰
(王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