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监督管理
【概况】 2012年,海关驻丹阳办事处以各项业务指标居于领先地位。丹阳市在海关注册备案企业1216个(尚在有效期内的);办理进出口报关单933份;税收入库2162.83万元,其中增值税1568.98万元,关税593.85万元。办理加工贸易手册备案320份,备案金额3.46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5%、上升12%;办理加工贸易内销征税663万元,同比下降65.3%。同期,丹阳市外贸进出口总值26.5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其中出口21.8亿美元,增长19.7%,进口4.7亿美元,下降10.2%。区域行业管理不断规范。把管理链条由窗口向企业延伸,管理视角由企业个体向行业整体延伸。海关办事处对加工贸易单耗核定方法、出口申报归类等方面政策法规进行宣讲,达到区域行业普遍规范的目的。完善加工贸易过程管理。规范备案环节、进出环节、生产环节和核销环节管理要求。业务评价体系中,报核及时率、结案及时率指标等,各项指标100分,四级单耗数据录入保持常效进行。全年处理报关单933份,办理加工贸易内销征税663万元。加强稽查核查力度。组织完成企业稽查4个、核查5个,稽查移交案件线索3起。对2009年~2011年度办结稽查核查作业情况开展自查自纠。拓展企业管理工作。组织JC2006系统上线操作,针对丹阳地区在外口岸报关企业超期换证,及雄特牧业注册等问题,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2012年办理海关注册备案企业676个。开展企业“升类引导”和“降类预警”工作,鼓励企业申请海关高资信管理类别,年内指导1个企业升A类、1个企业恢复A类管理,指导企业申办“进出口企业信用证明”。加强AEO制度宣传推广,对江苏圆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C-TPAT验证复查,指导奥森鞋业有限公司通过中美海关C-TPAT联合验证。落实“国门之盾”行动,对企业注册信息变更情况进行检查,移交案件线索9起。深化通关改革成果,将区域通关适用范围扩大到丹阳2个B类企业,落实“5+2”预约加班通关制度和“门到门”查验方式,为丹阳大项目建设加班办理进口设备查验通关手续;年内组织3个企业参加总关举办的知识产权宣介会,协同报关协会对丹阳地区63名在职报关员进行专题知识更新培训。
(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