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技术监督管理
【概况】 2012年,丹阳质监各项工作均走在镇江市乃至全省系统前列。(一)名牌建设。名牌创建工作实现向江苏区域名牌、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延伸,各类名牌齐头并进、协调发展。2012年共指导帮助16个企业入围江苏省名牌产品,3个企业通过江苏省首批2A级质量信用等级评价考核。“丹阳眼镜”成为全省首批江苏区域名牌,10个企业成为首批试点单位,区域名牌创建工作在全省推广。优质汽配产品生产示范区创建工作提升,省质监局与新桥、访仙两镇签署《示范区长效监管工作合作备忘录》,构建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长效监管机制。(二)技术标准。指导企业申报国家标准4个、行业标准8个、省级高新技术标准化试点2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个,通过省级以上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验收14个。肯帝亚木业、大亚人造板集团分别成为丹阳市首个省级自主创新标准化试点、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丹阳牵头制定的《乡镇基本公共服务通则》国家标准、“拖拉机用示廓灯”行业标准均通过专家组评审。2012年,市政府奖励18个技术标准成绩突出企业130万元。(三)计量管理。推进能源计量、诚信计量、民生计量三项大工作。利用计量技术优势,引导全市2000吨以上重点耗能企业开展能源计量节能降耗活动,成功指导天工集团通过江苏省能源计量示范单位验收。帮助人民医院、钱富林眼镜等11个企业申报江苏省诚信计量示范单位。开展“两免费”计量惠民活动,对全市14个计生站、164个村级卫生室1153台在用计量器具和全市43个集贸市场2495台(件)在用电子秤免费检定。(四)食品安全监管。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完善食品“三位一体”和“三分监管”模式,从14个方面对全市156个食品获证企业进行动态监管,食品合格率显著提高,全年省级监督抽查合格率99.63%,丹阳市级监督抽查合格率98.4%,日常巡查快速检测合格率100%。(五)特种设备监管。推行特种设备“三位一体”监管模式,通过科、所、队三方联动,深化特种设备标准化管理和分级分类工作,在1956个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全面推行特种设备标准化管理,实现标准管理推行率97.36%。拆除124台简易电梯,并制定上报《简易电梯长效管理意见》。(六)行政执法。组织开展农资、汽摩配件、纯净水、食醋生产企业商品条码专项执法检查,以及液化石油气工业明胶等整治行动。共检查企业490个,立案查处72起,捣毁一批制售假冒窝点,涉案货值510.6万元。(七)装备载体建设。国家眼镜检验中心、省车用灯具中心和质检所食品检测中心通过分类监管现场考核,获得Ⅱ类检验机构资质,并完成旅游鞋、渐变焦配装眼镜等13个产品以及黄曲霉素、肉制品、氯化物等11个参数扩项评审。计量所热电偶、可燃气体报警装置等7项标准顺利通过考核并取得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证书。标准研究所完成对线性条码检测仪和条码扫描器检测能力对标工作。
图123 2012年4月,针对气温反复变化情况,市质监局组织人员深入全市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检查,确保食品安全。
【省质监局调研丹阳国家汽摩配件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创建】 2012年2月28日,江苏省质监局副局长曾大平一行调研丹阳国家汽摩配件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创建工作。调研组听取丹阳质监局关于创建国家优质汽摩配件产品生产示范区情况汇报,并到界牌镇相关汽摩配件生产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调研组充分肯定丹阳在国家汽摩配件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创建工作中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并对丹阳质监局围绕丹阳第一大特色支柱产业,争取地方政府财政支持,积极扶持3C产品认证企业发展,努力实现汽摩配件企业3C认证全覆盖的做法深表赞赏。他要求丹阳要进一步加大国家汽摩配件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创建工作力度,强化汽摩配件产品强制认证,努力提高创建工作水平,让更多企业了解、支持和参与创建工作,争取早日创建成“国家汽摩配件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
【开展液化石油气掺杂二甲醚专项整治】 针对央视“3·15”晚会上曝光液化石油气充装企业在液化石油气中掺杂“二甲醚”违规行为,丹阳质监局迅速反应,立即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液化石油气掺混二甲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查处有掺杂“二甲醚”违规行为企业1个。一是开展拉网式执法排查。对全市17个液化石油气充装单位进行全面拉网式抽样检查,对检查中发现违法违规问题,深入追查源头及流向,并加强气瓶安全检查,确保充装单位气瓶符合安全要求,按有关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充装。二是加大整治处罚力度。对液化石油气中掺混二甲醚的充装站依法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并进一步加大后续监管和巡查力度。三是完善长效监管机制。督促各充装站严格落实进货验收制度,引导各充装站建立产品购销台账制度;推动充装站签订安全责任承诺书制度;建立曝光制度,对违法掺混二甲醚的液化石油气充装站,一律列入“黑名单”并向社会曝光。
【江苏区域名牌工作座谈会在丹阳召开】 2012年4月11日,江苏区域名牌工作座谈会在丹阳召开,省质监局质量监督处有关领导及丹阳眼镜、徐州工程机械、邗江洗漱用品、横林地板、常熟羽绒服装五个首批进入江苏区域名牌试点单位负责人,江苏区域名牌所在地区质监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听取丹阳质监局创建和培育“丹阳眼镜”江苏区域品牌以及推广使用区域品牌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交流探讨各地区各区域名牌项目创建和推广的具体做法以及遇到的实际困难。省局质量监督处相关领导充分肯定丹阳在培育“丹阳眼镜”江苏区域品牌所做的工作,并就深入实施名牌战略,进一步健全江苏区域名牌工作机制,不断促进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出建议和要求。
【建立特种设备“三位一体”安全监管模式】 为有效预防和减少特种设备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切实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有效性,2012年,丹阳质监局整合资源,优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检验检测、行政执法之间衔接方式,建立以“安全监察为主体、技术检验为支撑、行政执法为后盾”的特种设备“三位一体”安全监管新模式。该模式通过监管或检验人员对辖区内企业的日常巡查,对违反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的行为,及时以书面工作通知单形式报安全监察部门转执法机构,并配合调查、取证和依法处理。该模式理顺了安全监察、行政执法与检验检测三者之间的关系,有效实现科学监管、依法监管、有效监管。
图124 丹阳质监局工作人员对生产企业特种设备“三位一体”安全监管新模式进行指导。
【“双打”专项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2010年10月,国务院部署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双打”专项行动。丹阳质监局严厉查处一批有严重违法犯罪行为的制售假冒伪劣大案要案,取得“双打”专项行动显著成效。2012年“双打”专项行动以汽车配件、眼镜、五金工具、食醋、黄酒、肉制品等为重点产品;以产品制造集中地、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案件高发地,特别是无证生产问题突出、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反映较多的生产加工集中地区为重点,查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冒充合格产品,伪造或冒用他人厂名、厂址,伪造或冒用质量标志和地理标志等违法行为。至年底,丹阳质监局共巡查企业255个,立案79起。其中汽配案件26起、眼镜案件3起、食品案件12起、特种设备案件7起、其他案件31起,移送公安机关6起、6人,总计涉案金额200余万元。
【十个企业成为首批丹阳眼镜江苏区域名牌】 2012年7月,丹阳质监局组织丹阳眼镜江苏区域名牌评定专家组,按照《丹阳眼镜江苏区域名牌推广使用和监督管理办法》和《丹阳眼镜区域名牌评定细则》,围绕市场评价、质量评价、效益评价、发展评价和信用评价五个方面,对全市60余个申报企业进行逐一筛选评定,最终确定万新光学、亚细亚电子、海昌隐形眼镜、格林视通光学、俊视光学、罗克光学、东方光学、奥尔帝光学、鸿晨光学、视悦光学10个企业为首批获准使用“丹阳眼镜江苏区域名牌”企业。“江苏区域名牌”是指江苏省特定区域内,优势产业群体企业共同拥有的,具有较高市场份额、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集体名牌。丹阳眼镜江苏区域名牌的获准使用,实现了名牌创建工作由“点”向“面”的转变,能有效帮助优秀的中小企业解决品牌创建中的瓶颈,促进企业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进而提升丹阳眼镜产业的整体能力和水平。
【丹阳质检所通过检验机构工作质量分类监督抽查】 2012年7月,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专家组对丹阳质检所进行检验机构工作质量分类监督抽查现场考核。专家组按照《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工作质量分类监管办法》和《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工作质量分类评价细则》,对检验报告、检验设备等9大类38项内容进行全面细致考查。质检所以98分高分通过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工作质量分类监管Ⅱ级考核,获得食品、眼镜、车用灯具3大类产品检验资质,可以优先承担国家级、省级监督抽查任务以及许可证发证检验任务。
【丹阳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达32个】 近年来,丹阳质监局以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为载体,指导、帮扶企业在标准化生产、管理和经营上上档次、上水平。引导企业建立完整的标准体系,帮助企业培训标准化管理人员400余人次,指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300余项,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10余项,为企业创建江苏省名牌、江苏省质量奖、镇江名牌奠定基础。至2012年年末,全市共有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32个,其中国家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3个、省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29个。
(卢坚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