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 述
【概况】 2012年,丹阳市加快推进“两化融合”工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十二五”期间“两化融合”工作思路、目标任务、重点工程项目和工作措施。组织开展智能农业工程项目,完成花王园艺公司智能大棚项目建设。开展“有先进适用的信息网络”建设,推进村级信息技术应用。电子公文全面实施,电子政务扎实推进,2012年新增30余个应用单位。全市电子政务评估全面完成。新增“信用丹阳”等功能版块,“中国·丹阳”政府门户网站全年正常安全运行,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网络信息安全进一步加强,完成所有政府部门网站备案。组织开展对政府各部门信息安全工作例行检查、政府重要信息系统网络评估检查以及政府门户网站外部测试等工作,提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2012年,全市电子制造业、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分别完成销售收入88.2亿元、33亿元和58.2亿元,分别增长26%、32.9%和33.8%。组织5个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引导资金项目申报工作,组织开展全市软件产业项目申报工作,获得省转型升级扶持资金320万元。
【“两化融合”工作】 “两化融合”是2012年丹阳市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成立“两化融合”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十二五”期间“两化融合”工作思路、目标任务、重点工程项目和工作措施。开展省级试点示范工程建设,2012年新批准省级示范企业1个、试点企业8个。至年末,全市省级示范企业数有5个,试点企业数达22个,试点示范企业数量均居镇江市前列,试点示范效应已初步形成。组织开展“两化融合”示范项目跟踪服务和申报工作,仅一公司“全程可追溯的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项目竣工达产,万乐公司“全自动多功能塑料袋加工机”申报为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引导资金项目。组织近80个企业参加“两化融合”讲座和培训,并在珥陵镇新建信息化培训基地。
【“有先进适用的信息网络”建设】 2012年,丹阳市开展“有先进适用的信息网络”建设,推进村级信息技术应用。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村级“四有一责”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组织三大通信运营商加大镇、村级网络建设力度,全市农村“新三通”(行政村通光缆、自然村通宽带、通数字电视)覆盖面显著提高, 99%自然村通互联网宽带,95%自然村实现3G通信网络覆盖。依托丹阳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培训基层干部、信息技术骨干和专兼职农村信息员500余人次。利用镇、村级信息服务站和行政村公共上网点,普及信息化应用,增强广大农民的信息化意识与运用信息技术致富能力。省经信委授予皇塘镇首个省级“农村信息化培训教育基地”。组织珥陵镇申报省级农村信息化应用示范镇,组织新桥镇滨江村申报省级农村信息应用示范基地。全市农业远程视频会议和诊疗系统工程启动。
(秦叶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