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 镇 规 划
【概况】 2012年,丹阳市完善规划体系,强化规划调控力度,发挥规划对城乡建设的引领作用。年初,练湖片区概念性规划正式启动。经过多次的汇报、修改和完善,练湖片区概念性规划编制完成,练湖水城建设进入房屋征收阶段。启动滨江新城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对京沪高铁丹阳北站片区、城西片区、华南片区等8个地块的控规进一步修改完善。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及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形成初步方案。抗震防灾规划的工作思路和大纲初步确定。延陵镇九里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完成并上报省住建厅。完成姜家园片区、城北分洪道片区、城河北路西侧片区、华地百货二期片区等旧城改造规划,对原市政府办公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作调整和优化。全年共审批核发“一书两证”562份,出具经营性项目规划条件14份。审核通过“通泰凤美园”、“锦绣熙城”等22项规划建筑方案。审核广告项目560份。完成综合管线规划设计187公里,核发管线工程规划许可证27份。
图92 丹阳市西城区改造城市设计方案效果图。
【市规划委员会成立】 丹阳市规划委员会于2012年8月成立。8月31日,市规划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市领导裔玉乾、许文、马耿良、沈留海、张鸿宾参加会议。市规划委员会是市政府设立的城乡规划决策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审议重要的城乡规划和涉及城乡规划的重大方针政策。其宗旨是依据城乡规划有关法律法规,强化规划管理,鼓励公众参与,切实提高规划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规委会实行全会、专题会议、专家咨询会议“三会”制度。市长、市规委会主任裔玉乾要求市规划委员会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好指导作用,确保规委会审议的项目经得起历史考验,不留遗憾,少留遗憾;严格规委会的议事制度和议事程序,提高每次会议质量,杜绝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现象;建立公示制和落实督查机制,齐心协力,充分发挥好市规委会的整体作用。会议宣读“丹阳市规划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和《丹阳市规划委员会工作规程(草案)》,并就该草案进行讨论。
【练湖新城概念性规划汇报会】 2012年9月18日,丹阳市召开练湖新城概念性规划汇报会,进一步听取意见和建议,加快项目推进速度。练湖新城概念性规划于2012年2月份启动,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担纲设计。经过前期充分调研和多轮讨论、修改,方案基本成熟,进入公示阶段。练湖新城概念性规划范围为东至沪宁铁路、西至312国道、南至北二环、北至通港公路,总面积约23平方公里。综合考虑区域和历史等多种因素,该片区未来发展的总体定位为“练湖水城”,将结合生态修复、文化传承与创新、特色化以及湖城一体等设计理念,打造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窗口、江南多元水城特色的旅游休闲目的地、丹阳城市品质提升与文化复兴和创新的引领区,呈现为“一心、两轴、三片”(一心是指由上下练湖、中央岛群、湖链构成的新练湖核心,两轴是指东侧的运河生态文化轴和西侧弯河湿地生态轴,三片包括三个综合发展片区)”的空间格局,全部建成后,主体水面面积约为5平方公里。按照规划,练湖水城共分六期建设实施。计划2013年年初,练湖水城第一期开工建设,其主体工程包括开挖湖面、建苗圃以及修建路基等。到“十二五”期末练湖水城将完成一、二期建设,水城面貌将初步形成。
图93 丹阳市练湖片区规划设计方案鸟瞰图。
【村镇建设档案工作】 丹阳市规划局根据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在搞好规划建设的同时,重视村镇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组织全市村镇建设档案员参加镇江市村镇建设档案业务培训,提升村镇建设档案管理水平。通过城建档案业务指导,丹阳市新桥镇、埤城镇、陵口镇村镇建设档案目标管理顺利通过省住建厅特级、省一级村镇建设档案室评估验收,江苏云阳集团被省档案局评为三星级档案室。
【完成155个布点村庄规划编制】 村庄环境整治是江苏省今后三到5年的农村重点工作。为突出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丹阳市积极开展布点村规划编制工作,为市村庄环境整治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做到“一村一规划”、“一村一张图”,实现“千村千面”。至年底,共编制完成布点村庄规划编制155个,占全市217个布点村庄总数的71.4%。
【《丹阳市滨江新城总体发展规划》初步方案完成】 规划建设滨江新城是丹阳市十大重点工程之一。为整合沿江四镇资源,打造功能齐全的城市副中心,丹阳市聘请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编制《滨江新城总体发展规划》,2012年10月中旬规划编制单位进场调研,收集资料,与政府领导及主要职能部门、大型企业座谈滨江新城总体发展思路。经过两个多月时间,编制完成《滨江新城总体发展规划》初步方案,规划定位: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宜业、宜居、宜游的智慧型生态新城。用地布局:将新城中心布局在九曲河两岸,总体结构为“一体两翼”,即以新城综合服务中心为主体,向东、西两翼发展。主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沿九曲河两侧布置,形成新城功能景观轴;丹界公路两侧布置商业金融用地及混合用地,形成生活走廊;在新城东西两侧集中布置工业用地,形成工业集聚区。2013年元月14日,规划编制单位向市四套班子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首轮纲要汇报。
【《丹阳市管线规划管理办法》出台】 《丹阳市管线规划管理办法》由市政府第33次常务会议通过,于2012年5月15日起施行,有效期为5年。这一办法出台,对加强全市管线工程的规划管理,规范基础设施建设秩序,改善城市市容和景观环境,协调城乡空间布局,综合利用城乡空间资源,促进城乡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丹阳市高层建筑日照分析技术管理规定》实施】 《丹阳市高层建筑日照分析技术管理规定(试行)》(下称《规定》)由市政府第7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自2013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有效期为两年。《规定》具体细化必须进行日照影响分析的建筑类型,丹阳市所有高层建筑报审规划设计方案时,都必须同时提供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通过的《日照分析报告》,而且若规划方案进行调整,《日照分析报告》也必须随之重新编制。日照分析单位应当出具真实、准确的《日照分析报告》,因日照分析单位原因造成日照分析结论错误,由日照分析单位依法承担相应责任。规划部门将对《日照分析报告》成果和日照分析软件进行审查。《规定》也对有日照要求建筑的日照范围分别规定具体标准。
【管线规划管理】 2012年3月16日,丹阳市规划局与住建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丹阳市污水排放许可管理的通知》,规范全市城乡污水排放,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应当根据排水规划,配套建设、改造排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以改善人居环境,维护公共安全,综合利用城乡地上地下空间资源。随着市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实施,区域供水、污水管网的全覆盖,天然气管网覆盖大部分乡镇。规划部门对全市域所有管线建设工程(包括各专业管线及建设工程配套管线),按照城区管线建设工程的模式进行规划管理,流程为:规划设计-对施工图纸审查-办理管线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放样验灰-竣工验收-领取管线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
【给水、燃气专项规划通过专家论证】 2012年7月、12月,市政府分别组织专家对《丹阳市供水规划》、《丹阳市燃气专项规划》进行评审,并顺利通过专家论证。给水、燃气专项规划符合全市城乡一体化规划要求,为全市节能减排、城乡一体化、统筹水资源、安全供水、供气提供有力保障。
(张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