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和计划生育


图74  2012年5月10日,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召开。
【概况】  2012年,丹阳市全面完成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各项指标,出生政策符合率99.93%,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率95%、信息准确率99%以上,群众满意率95.5%,出生人口性别比基本正常,人口社会保障指标全面达标,全面兑现人口计生各项奖励优惠政策。市人口计生工作获“省阳光计生行动示范单位”、“省人口计生阳光统计示范单位”、“第一批省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示范单位”、“省计划生育系列保险工作先进集体”、“人口计生窗口示范单位”等荣誉。
【统一配置“世代服务”硬件设施】  2012年,丹阳市以争创国家和省级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和示范站为动力,按照《江苏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站建设标准》的要求,全面启动“世代服务”提质工程。市人口计生委拨专款25万元,为197个村(居)级“世代服务”室统一配置“世代服务”牌、“世代服务”资料橱、“世代服务”岗、药具展示柜。同时,着手进行市计划生育指导站的升级改造工程。
【完成孕前健康检查目标任务】  2012年,丹阳市把免费孕前健康检查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和民生工程实施,在电视、报纸等媒体制作公益广告和宣传专栏,在村、社区发放宣传书籍和宣传折页。至年底,全市共5260名计划怀孕夫妇进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完成全年目标数的101%。在此基础上,发挥市、镇、村三级计生宣传教育阵地作用,推进家庭健康促进工程,开展各种人口计生知识的宣传,全市知情选择率达100%,随访率达98%。
【发放计生奖励扶助资金2385万元】  2012年,丹阳市出台《部分计划生育家庭专项奖励实施意见》,继续实施农村计生奖励扶助制度和特别扶助制度,做好“盲区”人员的奖励工作,按照“不重不漏”的原则,将奖扶金全部足额发放到人,全年共发放2385万元。其中,在册农村奖扶对象14652人、特扶对象593人,共发放农村奖特扶金1385万元;共审核企业退休人员13900人,发放一次性奖励金1000万元,是镇江市享受人数最多、发放时间最早、覆盖率最高的市(区)。
【开展关怀帮扶活动】  2012年,丹阳市组织开展“关爱女性、关爱家庭、关爱独生子女‘安康保险’”,“结对帮扶、项目帮扶、生产基地帮扶、慰问救助帮扶”等活动。全市共有36003名育龄妇女参加“关爱女性综合保险”,保费144万元,理赔结案453件,理赔金额达87万元。共帮扶低保计生家庭和伤残死亡家庭近300户,参与服务的志愿者达5000余人。
【眼镜行业计生协会联合会成立】  2012年,丹阳市继续构建基层计生协会组织网络,在流动人口多的村和企业成立流动人口计生协会。9月25日,眼镜行业计生协会联合会成立。眼镜商会与计生协会共建平台、资源共享,进一步理顺人口计生工作与行业管理的关系,实现互助双赢,丰富协会建设内涵。至年底,共有100余个眼镜企业成立计生协会。
【创新人口文化建设】  2012年,丹阳市以争创省级人口文化园(区)示范基地为契机,突出“人口·家庭·健康·发展”主题,开展“幸福家庭十大行动”、“新农村新家庭新三年计划”、“新家庭建设五项工程”和“百镇千村万户”等活动。优化户外人口宣传环境,在高速公路出口、312国道、市区公交站台和交通信号灯停车处等位置设立固定宣传标识,宣传人口计生政策。至年底,全市人口文化宣传阵地建设达标率、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创建率、家庭人口文化知识普及率均达到90%。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2012年,丹阳市开展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将后巷镇作为第二批流动监测点,共清理登记流动人口2.5万余人。开展省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自查,共建成18个流动人口服务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重点是流入已婚育龄妇女,在全市范围内取消流入育龄妇女孕环情检查费。开展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查验工作,共发放补办婚育证明通知书3000余份,加大流入人员的管理力度,增强流动人口的法制意识和办证意识。
【开展“阳光计生行动”】  2012年,丹阳市开展以完善人口计生政务公开、民主评议、社会监督为重点,以“阳光服务”、“阳光维权”为主要内容的“阳光计生行动”。利用新闻媒介,公开计生政策、服务项目、办事程序、纪律监督等事项;通过“五进(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活动,将人口计生知识送到千家万户;创新“三个平台(人口计生委门户网站服务平台,政务村务公开栏服务平台,以流动服务车、义务咨询、进村入户宣传为主的服务平台)”建设;发挥政府公共服务热线电话“12345”和阳光计生服务热线电话“12356”的作用,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并接受群众监督,全年接听热线电话近500个。
(张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