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防体系建设

【概况】  2012年,丹阳市纪委加强民主监督,有效促进权力阳光运行。深化党务公开,将党务公开理念贯穿于农村事务民主管理全过程,创造性提出“提、议、决、干、评、改”民主管理六字诀,强化民主监督。在延陵镇创成党务公开省级示范点,《红旗文摘》、《中国纪检监察报》等报刊对丹阳做法予以报道。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全市154个行政村均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印发《全市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汇编》,规范村民监督委员会运行。全面推行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实现“三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全覆盖”,有效防范集体资产流失。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推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全市39个部门实现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254件异常事项得到有效处置。在镇江市率先试点制度廉洁性审查和绩效性评估工作,初步形成以群众满意为导向的“公众评议、专家咨询、集体会商”制度动态评估模式。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2012年,丹阳市纪委制定2012年度市委市政府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按照权责一致原则,全市层层签订责任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将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21项重点工作分解到68个部门,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并将责任追究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共对15名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责任追究,其中副科级以上6名,维护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严肃性。
【开展反腐倡廉制度评估工作】  为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强化制度反腐,2012年5月,丹阳市纪委开展反腐倡廉制度评估工作。一是确定评估对象。按照“简便易行、利于操作、便于推广”原则,从35个部门的48项制度中,遴选出《关于建立重点项目绿色通道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安全评价工作的意见》、《丹阳市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实施办法》作为试点制度。二是明确评估内容。以规范权力运作和防范利益冲突为重点,一方面开展制度的“廉洁性”评估,对制度的廉洁性、合法性、科学性及利益冲突进行廉政风险评估;一方面开展制度的“绩效性”评估,对制度的执行环境、执行基础、执行状况、执行保障及群众的认知度和满意度进行绩效评估。三是严格评估程序。首先由制度制定部门自查自纠和初步评估,其次是专门机构评审,最后由专家、群众和中介组织等评审。四是注重评估结果运用。对正在起草或即将出台的15项制度提前介入,将评估结果作为制度能否出台的重要依据,未经审查或存在问题较多的制度一律不得出台,把廉政风险消除在制度起草制定过程中。全市初步形成以群众满意为导向的“公众评议、专家咨询、集体会商”制度动态评估模式。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民政局、安监局3个单位试点的3项制度,经评估共发现问题21个,通过问题整改有效预防和减少腐败发生。
【在非公企业设立纪律监督组织】  2012年,丹阳市纪委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全市非公有制企业纪律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编印《丹阳市非公企业纪律监督组织工作手册》,制定工作例会制度、工作职责等非公企业纪律监督工作相关制度13条。在导墅镇佩尔集团党委进行试点取得初步经验基础上,8月份召开丹阳市非公企业纪律监督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此项工作,明确工作要求和序时进度。至9月30日,全市14个非公企业党委全部建立纪律监督委员会,658个规模以上企业和单独组建党支部的非公企业全部任命或明确纪律监督委员或纪律监督指导员,37个非公企业联合支部成立纪律监督小组,全市非公企业的纪监组织网络初步建成。
【开展“三重”委托审计】  “三重”是指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2012年,市纪委根据丹阳市近年来新项目、新设基金情况,及时对“三重”审计项目对象库进行调整完善,对“三重”委托审计制度进行修订完善。起草《关于确定2012年“三重”审计委托项目的请示》,报市政府批准后,选择“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县乡道路维修资金审计调查”、“中医院绩效审计”、“长湾水厂一期工程”等4项内容作为2012年委托审计项目,共发现和纠正各类问题14个,提出相关处理建议16条。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巡察工作】  为贯彻《市纪委监察局巡察工作制度》、《丹阳市党风廉政建设巡察结果运用办法(试行)》,2012年,丹阳市纪委将党风廉政建设巡察工作作为推动归口派驻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根据计划,完成对科协、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台办、妇联、文联5个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巡察,共发放99份问卷调查表,与64人次进行个别谈话,并对2011年巡察的计生委、食药监局、信访局、机关事务中心、粮食局、供销总社等单位进行回访。
(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