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志 工 作
【概况】 2012年,丹阳市完成省二轮修志试点任务,出版《丹阳市志(1986~2005)》。在5月14日省政府召开全省二轮修志推进工作电视会议上,丹阳市政府作为唯一县市代表,作经验发言。2012年,市史志办完成《丹阳年鉴(2012)》编纂出版工作;继续推进《丹阳市村村记忆》的编纂,完成26万字的选编材料印制,拍摄3200余个自然村影像图照资料;《中共丹阳地方党史(1949~1978)》完成初稿;《清丹阳县练湖志校注》出版发行。指导完成《云阳镇志》、《埤城镇志》的编纂出版。市史志办协办“喜迎十八大”主题邮展、丹阳地方历史图片展。继续发挥丹阳革命陈列馆省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作用,接待来访团队71个、参展人数1.52万人,并对陈列馆部分展板进行更新。接待新疆克拉玛依市,南京建业区、栖霞区,淮安市等8个行业考察组考察交流。9月26日,市政协文史委组织委员到市史志办专题调研《丹阳市村村记忆》项目推进工作。当年,《丹阳年鉴》获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栏目创新二等奖、优秀条目一等奖,《清乾隆丹阳县志》分别获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和镇江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市史志办获镇江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颁发的特别贡献奖。
【丹阳市在全省修志工作推进会上发言】 2012年5月14日,江苏省政府召开全省推进二轮修志编纂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省政府设主会场,各辖市和市(县、区)分别设分会场,与会人数6000余人。丹阳市政府作为唯一的县级试点市代表在大会上作交流发言。丹阳市作为二轮修志江苏省试点单位,《丹阳市志》正式开编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其经验做法得到省志办及行业专家肯定,对全省106个实施二轮修志的单位起到示范作用。
【《丹阳市志(1986~2005)》出版】 2012年10月《丹阳市志(1986~2005)》经丹阳市人民政府批准,由方志出版社出版,12月交付印刷。《丹阳市志(1986~2005)》编纂工作自2005年11月开始组织准备,2006年9月正式启动,完成篇目设计和专题论证。2007年年底基本完成全市资料征集与资料长篇。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完成志稿分纂,并通过初审。2009年7月至2010年9月完成志稿总纂,分送丹阳市四套班子领导,有关退休老干部,市编委会成员和省、镇江市等不同层面的特邀专家学者审核把关,在此基础上,召开市志总纂稿评审会议,通过复审。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完成终审稿。2011年8月通过终审。
【《丹阳年鉴(2012)》出版发行】 2012年10月,《丹阳年鉴(2012)》由方志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对2011年丹阳市境域内涉及自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社会等各领域、各行业的重要事件信息进行客观真实记载。共设34个类目,226个分目、54个副分目、1103个条目,配黑白照片124幅、彩色画页200余幅,全书78.6万字。该年鉴采用套色印刷,并同步配套电子光盘。
【《中共丹阳地方史(1949~1978)》完成初稿】 2012年12月,《中共丹阳地方史(1949~1978)》完成初稿编写。编写过程中,查阅档案资料1895卷、图籍资料375册,收集资料7100万字(其中档案资料5580万字、图集资料1600万字),资料建档归类条目187条、归类册数99册。
【编纂《丹阳市村村记忆》】 2012年,《丹阳市村村记忆》编纂工作进入到整理初编阶段,云阳镇市级试点34个行政村(社区),26个完成初稿编纂,行政村、自然村的长篇资料编纂完成80%;后巷镇161个自然村的长篇资料全部完成。6月16日,市史志办印制《丹阳市村村记忆》选编,收录10个镇(区)编纂办公室提供的样稿文选106篇、26万字。同时,市史志办组织聘用专业人员,为《丹阳市村村记忆》配套完成3200余个自然村的影视图片资料拍摄工作。每个自然村有5~10分钟影视资料和10~15张图片资料存入史志档案。
【整理出版《清丹阳县练湖志校注》】 2012年11月,《清丹阳县练湖志校注》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为推进丹阳市“文化之城”建设,配合搞好丹阳练湖概念规划,2011年10月始,丹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和市史志办承编《清丹阳县练湖志校注》。《清丹阳县练湖志校注》汇集清康熙练湖歌叙录、清嘉庆练湖志、民国六年重刊练湖志和1948年台北丹阳同乡会续修的练湖志有关内容,系统全面、客观记述并反映丹阳县练湖历史变迁,全书共82万字。
(周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