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

【概况】  2012年,丹阳市“三新”建设试点全面展开。4月份,新增19个镇江“三新”建设试点单位,共有“三新”建设试点镇6个,试点新社区42个。其中,在镇江15个试点镇中丹阳占6个,100个试点新社区中占42个。在原有各镇区分管副书记担当“三新”建设联络员的基础上,各镇区指定一名工作人员为“三新”建设工作具体联络员,负责各镇(区)“三新”建设信息汇总报送,健全工作机制,畅通沟通渠道。为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12月份,成立“城乡统筹工作委员会”,与“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结合“6+1”重点产业园区规划,滨江新城规划,练湖水城规划和农业、交通、水系等重大专项规划,以城乡一体化规划为引领,构建“1838”的城乡空间布局。除开发区和云阳镇外,丹阳全市镇(区)新市镇规划均编制完成并通过专家组论证。列入镇江市试点的42个新社区有30个完成规划编制,15个通过专家论证。在年初的农村工作会议上,丹阳市提出力争拆迁房屋150万平方米的年度目标,把拆迁纳入各镇(区)“三农”工作“创先争优”目标任务分解表,加大考核权重。对全市“三新”建设情况及时通报。为加快重点工程拆迁,丹阳市从市级机关各部门中抽调后备干部,充实到拆迁一线。全年“三新”建设完成投入40亿元,拆迁面积143万平方米,建成面积155万平方米。丹阳市联系国家开发银行江苏省分行,上报新农村建设融资项目44个,融资额度56.45亿元。兑现2011年度“三新”建设奖励资金2392万元。云阳镇获得821万元的资金奖补,界牌镇获得579万元的资金奖补。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力度,创新推行“云阳模式”、“界牌模式”和“蔡塔模式”。
(蒋玲)
【市领导督察村庄整治工作】  2012年4月5日,全市村庄环境整治第一阶段整治的30个村庄接受省级检查前夕,丹阳市领导裔玉乾、马耿良带领住建、监察等部门负责人对整治后的村庄环境进行督查。裔玉乾一行先后督查访仙镇景家村、大潘村,吕城镇周市村和丛杨村的整治情况。针对督查中存在的问题,裔玉乾要求访仙、吕城两镇进一步加强整改,布点村要按照“六整治、六提升”的要求进行重点打造,非布点村按照整洁、清洁、美化的标准进行整治,确保沪宁高速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村庄环境干净整洁。同时,各镇要以村庄环境整治为契机,研究制定出可行的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机制,防止出现整治后的回潮现象。2012年5月23日,市长裔玉乾对开发区部分行政村的环境整治整改进展情况再次进行现场办公。裔玉乾对永安行政村的前王村和后王村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这两个村仍存在破败房较多、表面卫生不到位、河塘漂浮物多等问题。裔玉乾要求立即行动,把握好时间节点,逐条对照标准,重点突破,力争月底前实现突破性的进展,迎接省级考核验收。在开发区普善行政村邓家自然村,裔玉乾对该村现阶段取得的明显整治效果给予充分肯定,要求该村进一步对照整治标准,细化各项措施,制定长效管理机制,重点在标准上求提升、在长效上下功夫。
【村庄环境整治接受省考核】  2012年7月25日,江苏省村庄环境整治考核验收组对丹阳市村庄环境整治任务进行考核验收。省考核组到珥陵镇上店村、访仙镇大潘村、新桥镇顾家岸村、开发区后王村等地,实地检查村道硬化、卫生保洁、污水处理等工作,详细了解全市村庄整治工作进展情况。丹阳市环境整治总任务为2828个村庄,计划分三个阶段推进:第一阶段,2012年春节前完成30个村的整治;第二阶段,2012年年底完成1666个村整治;第三阶段,2013年年底完成1132个村整治。市长裔玉乾就相关情况向考核组作汇报。考核组对丹阳市村庄整治扩面提升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同时要求进一步深化村庄整治内涵、完善村落整治长效管理工作机制。
【“三新”建设暨村庄环境整治现场推进会】  2012年11月14日,丹阳市委、市政府召开“三新”建设暨村庄环境整治现场推进会,以大力度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将“三新”建设不断引向深入,同时巩固和提升村庄环境整治的阶段性成果,确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与会人员观摩云阳、陵口、皇塘、吕城、访仙5个镇的“万顷良田”、现代农业、新农村拆迁、新社区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7个现场。对下一阶段的“三新”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市委书记童国祥提出四点要求:一要以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一系列精神为契机,围绕土地征使用制度、户籍制度和公共财政均等化三大改革要求,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上继续取得新突破。二要在推进“三新”建设上取得新突破,要紧密结合产业园区建设,抓好规划的完善;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好万顷良田建设和土地整理过程中遇到的突出矛盾;抓紧明确下年“三新”建设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三要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抓好农业现代化水平各项难点指标的突破、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和品牌创建力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开展好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四要在村庄环境整治上取得新突破,加大整治力度、提升特色内涵,同时要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水平。市长裔玉乾主持会议。市委副书记沈岳方对推进“三新”建设、农村综合改革和村庄环境整治作出部署。
【“三新”建设累计投入超百亿元】  至2012年年底,丹阳全市“三新”建设累计完成投入超100亿元,拆迁、建成面积均超过300万平方米,近2万户农民入住32个新社区。全市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框架基本形成,行政村由2009年的224个合并到154个,农民居住从2751个自然村向500个集中居住点集聚,逐步形成“1个中心城市-8个中心城镇-38个中心社区”的“1838”三级城乡居民体系;新市镇规划采取“1+X+Y”模式,除开发区、云阳镇外,其他12个镇的新市镇规划均完成编制,通过专家组论证。列入镇江市试点的42个新社区有24个完成规划编制,15个通过专家论证。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累计投入12.33亿元,基本实现镇村区域供水全覆盖;城镇污水管网实现“6+3”城乡全覆盖,污水处理率达到80%;农村垃圾全面实行组收集、村集中、镇运转、市集中处理;先后投入2亿元,将村庄环境整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与村庄绿化相结合,并逐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农村道路100%硬质化。城乡融合的产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城乡一体的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新增3个省“新农村建设先进村”】  2012年,江苏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全省200个村为第三批“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称号,丹阳市后巷镇东方村、司徒镇固村村和新桥镇长春村3个村获得该称号。此前,丹阳市的后巷镇飞达村、埤城镇常兴村、新桥镇群楼村、新桥镇滨江村、皇塘镇白兔村、吕城镇蔡塔村、延陵镇九里村、云阳镇迈村等8个村获得该称号。
【万顷良田工程建设协调会】  2012年6月28日,丹阳市召开相关镇区“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协调会,加快推进项目的省级申报工作。2008年起,丹阳市率先在全省试点启动“万顷良田项目”建设,云阳、界牌两镇项目规划通过省国土厅批复,已开始实施。并积极筹备申报3个省级“万顷良田建设工程”项目。其中,司徒和延陵作为一个整体上报,项目总面积1466.67公顷,涉及搬迁农户2300余户,拆迁面积54.3万平方米,可腾出建设用地160余公顷;皇塘、吕城、埤城作为一个整体上报,项目总面积2000余公顷,涉及搬迁农户4700余户,拆迁面积107万平方米,可腾出建设用地246.67余公顷;开发区独立上报,总面积1300余公顷,涉及搬迁农户2900余户。三个片区的“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规划方案通过镇江市政府审核。市委副书记沈岳方在协调会强调,六个镇区要进一步将项目实施涉及范围内的情况摸准、摸细、摸透,抓紧对规划方案进行再修改、再完善,确保早日向省级申报。同时,丹阳市将尽快搭建工作班子,就“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实施中的用电、土地供给等问题研究统一政策。会上,方案编制单位就3个“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规划方案进行说明。国土局负责人就这6个镇区“万顷良田工程”规划中存在的资金平衡、运行机制等问题进行说明。
(史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