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 震 减 灾
【概 况】 2011年,丹阳市认真落实各级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积极作为,防震减灾工作取得成效。一是夯实防震减灾基础。完善地震群测群防网络,做好“三网一员”工作人员调整,有28名防震减灾助理员在岗。强化市级宏观观测点管理,完善各种制度。加强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发挥联席会议领导作用,完善震情会商等各项制度;加强应急指挥后勤保障工作,举办野外地震应急指挥部物资技能操作演练;积极推进地震台网中心建设,做好项目重新选址及征地手续办理等前期工作。二是突破防震减灾难点。构建联合检查机制。针对抗震设防要求,构建由发改经信、规划、住建、地震等部门人员组成的联合检查机制,做到每年定期对全市重大建设工程进行检查,确保信息畅通、资源共享、联合把关,真正把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加大依法行政力度,督促18项建设工程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依法督促“丹阳恒大名都”、“江苏东尼大厦”两个建设项目与安评机构签订合同。三是突出防震减灾重点。开展防震减灾宣传。2011年,持续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五进宣传活动。在全市中小学开展“防灾减灾,你我同行”主题征文活动。在市人民广场举办大型宣传活动,播出防震减灾影视片4部、发放各种资料6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5000余人次。指导云阳镇万善园社区开展“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组织有关单位举办地震应急疏散演练。2011年,丹阳市荣获全省市(县)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评比县级组第二名,珥陵镇珥城社区、开发区华甸社区被评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界牌镇界西社区被评为“江苏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开发区华甸社区被评为镇江市首个“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
图98 2011年4月22日,市地震局开展地震应急物资保障专项演练。
【召开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 2011年7月21日,丹阳市召开2011年度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会上,丹阳市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地震局局长袁桂根代表丹阳市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作工作报告,总结全市2010年度防震减灾工作,部署2011年度防震减灾工作。省地震局预报研究中心副主任黄耘作全省地震趋势分析报告。副市长王金祥出席会议并提出要求,并为获“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的开发区华甸社区授牌。
【省地震局领导调研丹阳防震减灾工作】 2011年12月13日,江苏省地震局局长丁仁杰到丹阳调研防震减灾工作。市地震局局长袁桂根向丁仁杰一行介绍丹阳近年来防震减灾工作基本情况、宣传贯彻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有关部署,以及推进地震监测、抗震设防、应急救援、科普宣教、公共服务和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进展情况。丹阳地震工作连续3年获镇江市防震减灾综合评比第一名;2010年获省年度防震减灾县级组综合评比第三名,建成4所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1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个“江苏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个“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先后组织和指导各种防震应急演练27次,参演人数近5万人次。建立50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丁仁杰对丹阳防震减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丹阳市在地震工作组织人员配备、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指挥应急体系软硬件建设等方面优势明显,在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宣传、创新发展方面有很多好经验、好做法值得推广。
【成功关闭一口影响地震观测环境深水井】 2011年11月15日,丹阳市地震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江苏省防震减灾条例》有关规定,会同有关部门成功关闭一口严重影响丹阳地震观测环境深水井。丹阳市白龙寺地震监测站建于1981年,水井深278米,担负整个丹阳境内气压监测和地下水位监测任务,运转一直比较平稳正常。但自2011年11月11日17∶00起,水井水位持续下降,至13日凌晨2∶00止,观测点水位从0.99米持续下降到0.80米,在33小时内下降了190毫米,平均每小时下降超过5.70毫米。这种下降幅度自建井以来极为罕见。通过走访排查和分析,基本排除地震前兆可能性,并将目标初步锁定在位于观测井东南572米处新打出的一口深井上。该井系附近某玻璃厂于2011年11月11日上午打成,井深54米。该厂从11月11日上午10∶00开始至当日20∶00止,连续抽取约30吨水。11月14日,通过再一次试水,确定该井取水对观测井水位造成显明影响。市地震局立即采取措施,勒令该玻璃厂立即停止取水,限期填埋深井。该井于11月15日关闭。
【丹阳市举行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2011年9月26日,市地震局在丹阳职教中心举行破坏性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随着警报声起,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开始,师生们迅速抱头、闭眼,蜷曲身体躲在各自课桌下或课桌边进行应急避震。当指挥长指示地震已过,同学们开始紧急疏散。各班同学在老师带领下按地震应急预案中疏散路线迅速撤离教室,疏散到操场。3000余名师生用时3分14秒全部疏散到安全区域,演练取得圆满成功。
(张先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