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丹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丹阳市努力克服宏观环境趋紧、要素保障压力加大等不利因素,全市上下紧紧围绕“转型、超越、统筹、共享”发展目标,创新举措,积极应对,扎实推进,全市经济总体呈现出“平稳快速增长,发展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向前。
一、综合
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24.9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80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400.20亿元,增长13.5%;第三产业增加值285.90亿元,增长12.5%。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9404元,比上年增长12.4%,(按年末汇率折算为14189美元)。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结构由2010年的5.3∶56.8∶37.9调整为2011年的5.4∶55.2∶39.4。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4.2%,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5.22,比上年上涨5.2%,其中:食品类上涨10.2%;烟草类上涨0.7%;衣着类上涨3.7%;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上涨1.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1%;交通和通讯工具类上涨2.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4%;居住类上涨6.7%。
全年新注册私营企业1516个,新增注册资本49.74亿元;新注册个体工商户2904户,新增注册资本9.60亿元;全年实际利用民资357.64亿元,比上年下降20.8%,其中吸纳市外民资164.99亿元,比上年下降13.9%。2011年实现民营工业总产值1462.40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实现民营工业销售收入1303.60亿元,比上年增长25.3%;民营经济税收收入46.87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67.7%;民营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8.13亿元,比上年增长3.9%。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55.40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全年粮食种植面积7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9%;油料种植面积0.49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5%。全年粮食总产量49.57万吨,比上年增长0.9%;油料总产量0.93万吨,比上年下降14.8%;蔬菜总产量24.30万吨,比上年增长8%。全年生猪出栏21.99万头,比上年增长8.9%;羊出栏1.38万只,比上年增长6.2%;家禽出栏460万只,比上年增长7%;全年肉类总产量2.36万吨,比上年增长5.1%;禽蛋产量7960吨,比上年下降0.5%。全年水产品产量3.73万吨,比上年增长1.1%。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8.50万千瓦。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53.53亿元,同比增长26.2%。年末全市拥有年销售5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1374个,其中年销售2000万元以上712个。规模工业(712个)完成工业增加值386.49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国有企业工业增加值1.31亿元,集体企业工业增加值2.88亿元,有限责任公司工业增加值56.35亿元,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增加值30.85亿元,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工业增加值102.56亿元,私营企业工业增加值192.24亿元。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增加值310.96亿元,轻工业增加值75.52亿元,轻重工业比重由上年的21.5∶78.5变化为19.54∶80.46。全年工业用电量45.8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8%。
全年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949.87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实现利税总额131.95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69.01亿元,比上年增长30.6%;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7%;实现利税105.27亿元,增长31.8%;实现利润总额68.26亿元,增长45%。
建筑业发展平稳。全市拥有建筑资质企业98个,其中一级资质企业3个,二级资质企业23个。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6.66亿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7.4%。全年建筑施工面积592.7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0.2%;竣工面积226.7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5%。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5.91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其中:完成工业性投资229.24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3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完成工业性投资177.42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在规模以上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17.12亿元,比上年下降17.1%;集体经济投资7.01亿元,比上年增长8.3%;私营个体经济投资154.80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其他经济类型投资52.75亿元,比上年增长31.1%。投资结构继续调整,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37亿元,下降28.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77.42亿元,增长20.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2.89亿元,增长32.6%。
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23.79亿元,比上年增长45.7%;完成商品房施工面积278.1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4.4%,其中:住宅面积219.8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2.9%;完成商品房竣工面积62.4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8.2%,其中:住宅面积48.23万平方米,增长15.1%;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70.2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8.7%,其中:住宅面积58.09万平方米,下降17.4%;实现商品房销售额39.67亿元,与上年持平,其中:住宅销售额32.94亿元,增长3.5%。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及对港澳台经济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3.77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其中:城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4.58亿元,增长14.4%;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9.19亿元,增长22.7%。按行业分,批发业实现零售额8.81亿元,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46.11亿元,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8.25亿元,住宿业实现零售额0.60亿元。年末全市拥有各类消费品市场45个,实现成交额136.14亿元,其中亿元市场7个,实现成交额70.38亿元。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3.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7%,其中:出口总额18.25亿美元,增长22.6%;进口总额5.21亿美元,增长63%。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15.44亿美元,增长21.6%;加工贸易出口2.80亿美元,增长28.1%。按企业性质分,“三资”企业完成出口10.16亿美元,增长23.3%;私营企业完成出口7.65亿美元,增长28.7%。按出口地区分,对美国出口4.40亿美元,增长15.2%,位居第一;对欧盟组织出口3.29亿美元,增长18.4%,位居第二;其余依次为日本、东盟组织、韩国、印度、中国台湾、澳大利亚等。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39个,比上年增加8个;注册合同外资4.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4%;实际利用外资2.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全年共完成劳务合作合同额167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完成承包劳务合作营业额158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4%;当年新派劳务604人,比上年下降14.6%;年末在外人数1761人,比上年下降12.3%。
六、交通、邮电
全年完成客运量246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7.7%;客运周转量17.62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15.6%;全年完成货运量2622万吨,比上年下降33.5%;货运周转量15.5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2.5%;港口吞吐量680万吨,比上年增长23.2%。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208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4公里,一级公路274公里,二级公路254公里。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7.28万辆,比上年增长25%,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5.10万辆,比上年增长25%。
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总量7181万元,比上年增长20.8%。全年实现电信业务总量7.07亿元,比上年下降16.5%;实现电信业务收入6.68亿元,比上年增长1.6%。年末拥有电话用户30.88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29.82万户,移动市话用户1.06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97.06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达14.07万户。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2011年,全市实现完成财政总收入102.61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其中:上划中央收入33.55亿元,增长24.2%;地方财政收入69.06亿元,增长30.2%。在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64.80亿元,增长28.6%,其中:增值税29.79亿元,增长13.5%;企业所得税11.96亿元,增长61.8%;营业税9.23亿元,增长39.1%。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1.13亿元,比上年增长37.1%。全年财政支出71.87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其中一般预算支出43.64亿元,比上年增长24.3%。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本外币)596.21亿元,比年初增长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13.58亿元,比年初增长1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71.56亿元,比年初增长12.6%,其中:短期贷款332.43亿元,比年初增长16.7%;中长期贷款130.51亿元,比年初增长9.4%。个人住房、汽车、教育等消费贷款达52.95亿元,比年初增长19.4%。
全年保费收入14.74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3.38亿元,增长14.2%;人寿保险保费收入11.36亿元,增长10%。保险业务赔款和给付3.56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财产保险赔付1.76亿元,比上年增长27.5%;人寿保险赔付1.80亿元,比上年增长45.2%。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2011年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9项,其中科技部级13项,省科技厅16项,获镇江市以上科技进步奖6项。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6个,累计达48个;新创高新技术产品32个,累计达186个。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601.80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7.6%。全年专利申请量3157件,比上年增长12.5%;其中发明专利459件,比上年增长52%;授权专利1178件,比上年增长21.8%。全年授权专利1211件,比上年增长2.8%;其中发明专利56件,比上年增长33.3%。
全市拥有普通中学31所,高中在校学生16376人,初中在校学生22404人;拥有小学27所,在校学生45376人;中等学校3所,在校学生4828人。全市各类学校教职员工8473人,其中:专任教师7540人。2011年,丹阳市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升学率均为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升学率分别达100%、99.9%、99.9%、98%。2011年丹阳市高考本科录取人数占全市人口的比例为4.1‰,职校学生对口高考本科达线率20.7%。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年末共有文化馆(站)共14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26.68万册。全市拥有业余文艺队196个,演出场数230场次,观众达72万人次。全市拥有文物保护单位109个,其中国家级10个,省级10个,镇江市级11个。全市数字有线电视用户达25万户;《丹阳日报》年发行量3万份。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7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站各1个,卫生防疫机构1个。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96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658人,注册护士1374人。全市拥有医疗标准床位2721张。
年末共有体育场10个,体育馆11个,标准足球场18个,400米跑道20个,全市拥有游泳池8个、乒乓球房105个,篮球场865个,排球场28个。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全年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支出7.66亿元,比上年增长9.7%。城市建成区面积24.96平方公里。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17.48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7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30;污水日处理能力保持在7万立方米,年污水处理总量达2891万吨;市区道路总长度451公里,道路面积593万平方米,拥有路灯2.26万盏。年末供水管道长度445公里,全年供水总量达4053万立方米;全市天然气供气管道424公里,供气总量7680万立方米,天然气用气人口达17.10万人。全市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4.9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8%,其中城镇居民生活用电1.41亿千瓦时,增长2.8%。
全市以创建国家生态市为总抓手,加大环保投入,加强生态保护,全年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3.75%,全市所有镇通都过了生态镇的验收。全年二级以上空气质量天数达348天,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80.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82.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812875人,比上年增加411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7282人,农业人口535593人。全年出生人口7103人,人口出生率8.74‰;死亡人口6866人,死亡率8.45‰;人口自然增长率0.29‰。
2011年,全市城乡从业人员60.74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8.75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36.76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5.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截至2011年末,丹阳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66万人,覆盖面达98%;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6.30万人,覆盖面98%;失业保险人员参保人数8.10万人,覆盖面97%。新农保参保人数15.26万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60.54万人。2011年共确定低保对象10773人,其中城市1718人,农村9055人。
全市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40761元,比上年增长1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31元,比上年增长15.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985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13426元,比上年增长17.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358元,增长17.7%。城市居民住宅人均建筑面积40.9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55平方米。
注: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计算。
(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