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    告

全面推进“四城建设”  向着基本现代化阔步迈进
——在中共丹阳市十二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报告(摘要)

镇江市委常委、丹阳市委书记  李茂川
(2012年1月4日)


图1  镇江市委常委、丹阳市委书记李茂川。
一、把握形势,全面加快现代化建设
刚刚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全市上下以“超越、转型、统筹、共享”为总要求,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超越保持强劲态势。预计实现GDP 721亿元,增长18.6%;工业销售1755亿元,增长26%;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大关,达到102.60亿元,增长28.15%,一般预算收入41.10亿元,增长37.07%,其中税收占比83.17%;粮食总产量实现八连增。新增4家商业银行到丹阳设点,新增小额贷款组织4家。转型迈出坚实步伐。预计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2%,连续第八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市”,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军民融合式发展示范区”和航天航空产业院士工作站,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签订了共建研发平台的合作协议。创成了“全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中国鞋业基地”、“国家汽摩配件生产示范区”和“江苏省眼镜产品区域名牌”。全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首条千吨级全自动碳纤维生产线建成投产。新引进22个高层次人才团队,68名高层次人才,新增1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8人入选省“双创计划”,在全省县级人才工作考核中名列前茅。统筹城乡加快推进。国家生态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完成城乡一体化规划、城乡综合交通规划,水系规划正在编制。进一步调整优化功能布局,城区规划面积新增166平方公里。南二环大桥和两个高速公路出入口改造工程顺利完工。“三新”建设投入近40亿元,居民点拆迁、开工和竣工面积均超过100万平方米,界牌新城、练湖新居基本建成。完成7个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有效改善农村生活生产环境。民生共享明显改善。预计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6400元,增长14.8%;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3160元,增长14.9%。被评为江苏省文化民生先进集体,被命名为首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天地石刻园主体工程即将竣工。百幢无物管楼改造、区域供水内网改造工程相继完工,开工建设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限价商品房共2115套。党的建设得到提升。张雅琴成为全国重大典型,先进事迹在全国巡回宣讲。由于在党务公开、绩效管理等工作上成绩突出,先后三次受中组部邀请,在全国组织部长培训班上介绍丹阳组织建设、人才引进、党务公开的先进经验,产生了积极影响。顺利完成市、镇两级党委班子换届工作;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陵口镇试点推行公推直选,进一步扩大了基层党内民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进一步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同时,人武、统战、老干部、双拥、档案、党史、党校、工青妇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回顾过去的一年,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强有力地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市政府认真履职、攻坚克难,务实有效地推进了各项工作;市人大、市政协围绕大局、发挥优势,积极主动地促进了中心工作的开展;全市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竞相争先,卓有成效地完成了预定目标任务。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落实党代会精神、建设基本现代化的关键之年。根据形势变化和阶段要求,今年工作的总基调是:乘势而进、顺势而转、借势而发。
乘势而进:就是坚持高点定位,保持跨越赶超的态势。过去的几年是丹阳历史上的一个黄金发展期,我们在磨砺中奋进、在实干中突破、在拼抢中爆发,创造了发展特色,打造了工作亮点,塑造了城市品牌,形成了跨越赶超的强劲态势。这不仅使丹阳成为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更让我们拥有了在镇江领先、苏南争先、全省率先的底气和资本。我们可以非常自信地说,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丹阳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实力。今年是宏观环境十分复杂的一年,经济下行风险压力加大。中央把“稳中求进”作为今年工作的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特别是货币政策将在中性偏松的方向上进行预调微调,这将使国内金融环境得以改善,企业的融资压力得以缓解。“稳中求进”,对丹阳而言重点是“求进”。在新一轮发展中,我们要乘势而进,继续做大总量,做大蛋糕,保持跨越赶超的强劲发展态势,以各项重点工作的突破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优势。
顺势而转:就是坚持创新驱动,保持转型提升的优势。这几年,我们以创新驱动转型,势头好、亮点多、特色明,在产业、科技、人才、金融、服务等方面形成了显著的比较优势,既扩张了总量、提升了质量,更为未来的发展积蓄了能量,尤其是创造了众多的“第一”和“唯一”,在全省乃至全国居于前列。当前形势非常严峻,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相叠加,国内房地产调控和土地紧缩政策相重合,区域发展的市场空间压缩和资源成本上升相碰撞。为应对复杂形势,今年国家将通过结构性减税等政策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我们要在这样的历史大潮中顺势而转,发扬危中寻机、克难而进的好传统,抓调整、快转型,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主要驱动力量,以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重点,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扩张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把经济增长真正转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目前,全省正推进国家级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我们要全面融入,争取主动,有所作为。
借势而发:就是坚持以民为本,保持改善民生的强势。近年来,我们坚持把民生作为最核心的价值取向和发展基点,把改善民生作为每年重点工作的必有内容,不断加强民生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群众生活质量全面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效果明显,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基本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改善民生、提升人的幸福指数是实现基本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今年中央将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民生成为财政投入的主要领域之一。我们要主动对接中央政策,借势而发,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相互促进、共同提升。按照基本现代化的要求,结合丹阳发展实际,积极推进一批群众得益受惠的民生项目,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更加关注群众的发展性需求,不断提升群众的安全感、舒适感、幸福感。
在十二次党代会上,我们提出了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奋斗目标。目前,省和镇江市均已制订了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我市的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也已制订完成,共4大类38项57个子指标。这个指标体系融合了省和镇江市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及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既具有时代特征、符合上级要求,更突出了丹阳的发展特色和工作重点。按照镇江对丹阳“率先中的率先”要求,所有指标必须在2014年基本达标,比镇江市提前1年实现基本现代化。为此,我们必须围绕指标体系所确定的目标任务,制定行动方案,明确序时进度,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务实有效推进到位。
按照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年度要求,今年主要预期发展目标是:GDP增长14%,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工业性投资增长28%,服务业投资增长30%,新兴产业投资增长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9%,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15%,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5%。
二、抓住关键,全面推进“四城建设”
实现基本现代化是当前我们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需要全市上下同心同力为之奋斗。党代会提出的“四城建设”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总抓手,是现代化的实现形式和重要载体。为此,我们要全力以赴推进“四城建设”,让基本现代化蓝图成为丹阳的现实样本。
(一)建设“创新之城”,提升核心竞争力。集聚创新人才、建设创新文化、弘扬创新精神、启迪创新思维、优化创新环境,把创新贯穿于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各个方面,使创新成为时代精神、城市之魂,把丹阳建设成特色优势明显、引领作用突显、人才名品汇集、创新氛围浓厚的创新型城市。重点抓好“四个提升”。
1.提升创新理念。加大领导干部创新思维、创新理念、创新方法的教育培训力度,营造“勇于创新、激励创新、追求创新、包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构建以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为鲜明导向的指标调控体系,提高运用指标计划、政策杠杆、倒逼机制等调控能力。完善创新政策体系,加快制订完善《建设江苏省创新型试点乡镇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引导和加快发展航空航天产业若干政策规定》等21项创新政策体系。表彰一批创新单位、创新企业和创新个人,形成创新光荣、创新得利、创新有位的社会价值体系。完善创新服务体制,加大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大幅度增加研发投入,确保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提高0.20个百分点。建立健全公共决策体系,加快完善社会公示、公众听证、专家咨询论证制度。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充分利用国家级农村发展改革试验点、江苏省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和司徒镇列入首批江苏省强镇扩权试点等历史机遇,探索土地征使用制度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和公共财政均等化改革。
2.提升产业水平。抓住中央和省里出台扶持政策的大好机遇,集中力量实施一批产业产品研发计划,努力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把项目建设作为乘势而进的主抓手,推进184个总投资1213.10亿元的重点项目,重点推进131个总投资719.28亿元工业类项目。新兴产业规模化。全面落实全市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形成支撑丹阳发展的强大增长极,在“十二五”期间形成千亿级新兴产业群。推进56个总投资347.03亿元的新兴产业类项目。加快推进亚洲第一大电炉飞达中冶重工,填补国内空白、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恒神T700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收购北美地区最大铝厂设备建设的大力神汽车散热器铝箔等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新材料项目建设。传统产业高端化。通过产学研合作,着力攻克一批制约传统特色产业向高端攀升发展的瓶颈技术,加快推进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加快推进40个总投资110.48亿元的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项目,其中汽车配件项目26个,丰田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一期厂房竣工投入运行,推进万得公司的电动小汽车等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建设,促使汽车零部件产业向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及其部件、汽车电子等高端化方向拓展。加快推进万新光学与全球最大的眼镜生产商法国依视路的合作项目。服务产业现代化。重点抓好25个总投资244.57亿元的服务业项目。发展科技金融服务业,强力推进“金三角”模式,激活民间资本,搭建融资平台,加速金融中心开工建设。新建4个集研发服务、产品设计、试验检测、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知识产权转化等服务为一体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培育城市经济新业态,城际高铁站前广场城市综合体加快完成拆迁工程,贤桥广场城市综合体北区主体工程结束、南区主体过半。打造区域性商贸中心,宏福物流园一期工程竣工并试营业,中合农产品物流园一期工程装修完工并开业运营、二期工程开工,陵口现代物流园及港池码头工程中的铁路货场和8万平方米居民安置点力争建设完工、港池主体码头开工建设,翰博商贸城一期工程竣工并开业。
3.提升载体功能。开发区抓住历史机遇,积极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建设科技研发中心、留学生创业园等重点专业园区,快速推进配套基础设施,提升现有工业产业布局,形成区域统筹、特色鲜明、错位发展、配套完善、资源共享的工业布局体系,在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大格局中形成亮点和特色。加快建设一批重点科技创新载体,启动“科技城”建设,快速推进总面积10万平方米的科技孵化器综合楼、10幢研发办公楼建设,完成职教园、迈村片区、汤甲片区拆迁。加快推进航空航天高性能合金材料科技产业园的建设,力争主干道全面竣工,安置区一期工程、酸洗和污水处理中心竣工,做到基地规划与建设同步推进,研发与产业化并行发展,军品与民品融合发展,形成集研发、制造、公共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在国内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创新载体。加快高性能合金研究院、北航航空航天研究院丹阳分院、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铁路电器和自动化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丹阳分中心等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4.提升人才层级。完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拓展招才引智渠道,大力引进“海归”、“海鸥”式人才,形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来去自由的引才机制。通过举办规模大、影响大的引才活动,组织参加“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中国海外学子(大连)创业周”等重大引才活动,力争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30个,高层次人才60名。强势推进“产业创新团队”计划,引进10个左右领军型产业创新团队。在海外建立一批引才工作联络站,依托海外人才联谊会等国内团体,加强与国外人才的联络与对接,力争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成立国际合作联络工作站。尝试建立丹阳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园、人才驿站,形成引才的蓄水库。推进科技人才战略平台建设,力争建成省级院士工作站2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5家、省级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省级研究生工作站5家。以“新一代企业家培养工程”为平台,在规模以上企业和成长型高科技企业中选拔一批培养对象,推荐申报江苏省科技型企业家和产业教授。
(二)建设“文化之城”,提升人文竞争力。传承历史文化,繁荣现代文明,打造独具魅力的人文城市,彰显丹阳历史的纵深感和文化的厚重感,构建城区15分钟文化圈、镇村5公里文化圈,把丹阳建设成为一座季子文化和齐梁文化交相辉映、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相得益彰的文化之城。重点做到“四个突出”。
1.突出市民素质提升。充分挖掘季子诚信文化,开展“诚信丹阳”主题教育活动,积极推进诚信单位、诚信行业、诚信社区、诚信标兵等素质提升活动,开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做一个可爱的丹阳人、十佳新人新事、文明出行百日劝导、不给别人添麻烦等主题活动,倡导包容、谦和、礼让的文明理念。做好新时期丹阳精神的征集和提炼工作,塑造爱国敬业、开放包容、自信进取、明理敏行的新形象,彰显“尚德守信、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举办“凤凰涅槃-丹阳精神”主题展览。强化网络舆情监管,推广政府官方微博,完善网络管理制度,探索网民管网,推广网络用户注册实名制,加强青少年网络阵地建设。
2.突出公共文化建设。积极推进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改善公共文化设施条件。构建15分钟城区文化圈,改造提升一批现有面积不够、设施相对落后、功能不完善的公共文体活动场所,开放共享一批机关、学校操场、体育馆、图书馆等设施。构建5公里镇村文化圈,提升镇、村文体中心(室)设施标准,确保场所正常免费开放,对新农村建设中规划布点的中心村,按照村(社区)文化室“六个一”标准建设综合文体活动场所。继续做响“时代潮”、“乡村大舞台”、“百姓剧场”等活动品牌。积极实施“送书、送戏、送展览”工程,实现城乡联动。
3.突出特色文化彰显。积极推进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加快编制丹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总体规划,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街区。加快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村的创建,完成创建方案的编制,延陵镇柳茹村创成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做响红色文化品牌,启动上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再提升工程,充分整合上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华东财经委旧址、第三野战军司令部旧址文物资源,把“人民广场”改造为“解放上海总前委纪念广场”。完成华东财经委旧址周边房屋拆迁,启动华东财经委旧址维修、附属房屋建设和三野司令部旧址出新。
4.突出文化产业培育。构建新型文化商业模式,促进文化与科技、教育、金融的大结合,与旅游、体育、商贸的大融合,以商业模式创新引领文化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积极创建“江苏省文化产业示范区”,实施文化产业龙头项目带动战略,确保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1%。天地石刻园春季开园,尚阳数字影视产业园完成200亩土地征用、研发大楼开工建设,尽快形成在数字立体影视等领域具有独特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建设丹阳市文化艺术交流交易中心,成为正则绣、天鹅绒织造、刻瓷、封缸酒酿造技艺等非遗项目弘扬传承平台,优秀民间艺术生产、销售集散地。管山旅游度假区启动景区内拆迁工作,九里风景区主入口与景区连接并进行核心景区方案与详规的实施。此外,加快建设好首个境外投资文化企业东白印刷合营会社。
(三)建设“生态之城”,提升环境竞争力。倡导绿色、低碳理念,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宁静、绿色、净化”五大工程,实现经济与生态互促共进、产业与环境共同提升,把丹阳建设成天然、洁净、灵秀、宜居的美丽城市、幸福家园。重点做到“四个优化”。
1.优化城市功能。加快细化、论证、完善城乡交通一体化规划。大力改善城乡道路,推进18个城建交通类项目,确保338省道丹阳段改造、丹界公路改造、铁路货场搬迁等工程竣工,开工建设丹桂路延伸、齐梁路南延等工程,构建更加畅达的道路交通体系。坚持公交优先发展,全面开通154个行政村客运班车,实现镇村公交开通率100%。投入8000万元,新增88.60标台公交车辆,建设8个公交线路首末站,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推进数字化交通管理模式,建成覆盖城乡100多个主要路口、路段的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抓好城市洁化、亮化、硬化、美化建设,优化城市功能。
2.优化城乡水系。编制练湖、南湖、西部生态保育区保护规划,启动凤凰湖扩容、驳岸整治工程,加快香草河、九曲河整治工作,完成丹金溧漕河改造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大运河练湖段、陵口集镇段拆迁工作,加快“三湖四河”优化进程,提升城市灵气。改善河道环境,重点对护城河、香草河硬质石驳进行软化处理。加快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施太平河、管山水库、上湾水库、长江堤防加固工程。确保九曲河枢纽通过国家级水管单位复检,提升水资源管理能力。完成长湾水厂、城北分洪道整治等工程,提升饮用水安全和城区防洪水平。加快镇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实现全市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完成石城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及中水回用项目建设。
3.优化人居环境。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查考核,创成国家生态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加大绿化工作力度,推进沪宁铁路、沪宁高速、G312国道等主干道两侧增绿工程,以人民公园、万善公园增绿以及村庄绿化为抓手,新增林木16000亩,提高城乡绿化覆盖率和林木覆盖率。加快姜家园片区、城河北路西侧片区改造步伐,继续推进“三新”工程,界牌新城、练湖新居全面建成,尽快进入大拆迁阶段,成为全省城乡一体化的标杆。村庄环境整治有序推进,积极推进1697个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确保全市60%的村庄环境达到整治目标。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快生态电镀工业园建设,推进兴联电厂、丹阳钢铁厂等单位的脱硝设施建设。
4.优化绿色产业。确保江苏冰城电材氢燃料电池和江苏乐能磷酸铁锂电池材料竣工投产。加速启动中芬数字生态园,打造绿色产业和低碳生活融为一体的示范园区。以界牌、云阳“万顷良田”建设为先导,整合相关镇(区)的“万顷良田”项目,争取尽快获得省厅批复。以云阳现代园艺产业园、司徒高效农业产业园为重点,推进农业园区创建工作。提升秸秆机械化还田水平,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率95%以上。通过种猪育种基地、丰和森态农林园、米糠提取营养液研发及深加工等项目,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次。
(四)建设“和谐之城”,提升社会竞争力。释放创业就业活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实现“学有优良教育、劳有较高收入、病有便廉医疗、老有良好保障、居有优美环境、困有救助关爱、乐有健康文化、诉有畅通渠道”的“八有”目标。重点做到“四个强化”。
1.强化居民增收。发挥创业引导资金的作用,培育3800家个体工商户,1450家私营企业。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巩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示范县”成果,全市15%以上社区达到省“充分就业示范社区”标准。开展职业培训30000人,其中创业意识培训8000人。提升高技能人员占比,投入5000万元,培训8865人,实现每万人劳动力中高技能人员235人的目标。城乡新增就业22000人以上,其中转移农村劳动力8000人,就业困难人员1500人,确保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9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加快推动农民变市民,通过城乡居民结构调整,从总体上提高收入水平,力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30300元和15130元。
2.强化公共服务。推进8个总投资23.80亿元民生类项目。教育方面,实施好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促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有效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加快推进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工程,提升高中阶段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提高高等教育普及率,推进职教中心综合实训大楼一期竣工、二期开工,实现新增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15年以上。医疗卫生方面,加快人民医院、二院、中医院建设步伐,改善医疗环境,尽快实现床位数翻番。加强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提升执业医生比例,实现每千人拥有医生1.70人。体育方面,新建公共体育设施面积31.40万平方米,实现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2.10平方米。
3.强化社会保障。养老保障方面,建成红叶颐馨园,加快建设后巷、埤城老年公寓、访仙养老院,新建社区居家养老中心30个,增加床位360张以上,实现每千名老人拥有24张养老机构床位,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更多养老服务机构。医疗保障方面,继续为农村居民免费提供10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农村合作医疗水平,把筹资标准提高到340元/人。住房保障方面,抓好规划、设计、投入、施工和分配管理相关工作,实现城镇保障性住房供给率94.2%。社会救助方面,开展“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确保城市街面无流浪乞讨未成年人,积极推进助学、助医、助残等六项慈善救助工程,缓解低收入群众生活困难。
4.强化社会管理。深入开展和谐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今年新投入1000万元,再改造2个城市社区和5~8个农村社区,争取73%的城市社区、55%的农村社区达到镇江和谐示范社区标准。加大新型社区建设力度,“一委一居一站一办”新型社区服务管理模式覆盖率达50%以上,修订完善《丹阳市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城乡和谐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创新管理模式,推进网格化管理,加快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强化企业责任体系建设,提高企业劳动合同签约率,发展和谐企业文化,力争和谐企业创建参与面达95%。深化“平安丹阳”建设,推进“法治丹阳”工程,形成完善的社会风险评估长效机制,建成法制宣传教育中心,实现法治文化街区、中心建成率90%,法治建设满意度87%,公众安全感率90%以上。完善“大防控、大排查、大调解”机制,健全矛盾预警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推进综治强基工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确保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三、强化保障,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化蓝图为现实,变规划为行动,关键靠党的坚强领导,靠各级组织的有力保障。实现现代化是一项浩大的历史性工程,必须最广泛地动员各方面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参与、共同奋斗。
1.在勇于担当中广泛发动群众。现代化建设是中国人近百年来孜孜以求的伟大梦想,也是丹阳人在建成小康社会以后的热切期盼。如今,这一重任已历史性地落到我们身上。领导干部有多大的担当,丹阳就有多大的发展。广大党员干部要在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中找准自己的坐标,以勇于担当的责任、魄力和豪情推进工作,以善于创新的智慧、办法和能力战胜困难,以争创一流的雄心、壮志和胆识实现超越。人民群众是丹阳发展的主力军,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力量。实现基本现代化,更要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我们一定要在感情上尊重群众,作风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积极投身到丹阳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来。充分利用一切宣传阵地和方式,及时将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公布于众,广泛宣传基本现代化和“四城建设”的概念、内涵和意义,确保家喻户晓、争取广泛认同。对近期实施的万人问卷,要充分吸收和采纳合理化建议,并将其作为重点任务落实到今年的工作中去。
2.在应对挑战中全力化解制约。今年外部经济形势非常复杂,十分严峻。国家为应对挑战,将出台一系列宽松政策。我们要牢固树立政策就是资源的理念,抢抓宏观政策总体向好的宝贵机遇,将今年作为政策争取年,目光向上,主动对接,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和各种发展资源,努力使政策效应最大化。认真把握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顺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着力改善社会民生,全力保障新兴产业、中小企业、重点项目等事项的融资需求。对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的瓶颈制约,要不等不靠不抱怨,想方设法,全力化解。土地方面要坚定不移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土地整治、盘活存量、向上争取等力度。资金方面要进一步加大金融创新力度,规范和引导民间资本的流向,加快企业上市、发行债券、引进外地银行和发展金融新产品等步伐,并认真落实好国家结构性减税的相关规定,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外资项目“五个一工程”督查,加快在手项目推进,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3.在全面部署中狠抓执行落实。现代化指标体系已明确、“四城建设”任务已下达,要想率先实现、顺利建成,绝非易事。既需要我们高点定位,全面部署,更需要我们扑下身子,抓推进,抓落实。现代化指标体系每一个目标的实现,“四城建设”每一个使命的完成,都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一项一项抓起来,一步一步干出来。要对照指标,扭住关键、突出重点,强化优势、突破难点,把工作落到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上,落到各个环节、各个细节上,落到具体的项目建设上。对重点工程、重点项目,要制定“时间表”,完善“路线图”,强化督促检查和考核,全力以赴抓推进,以实实在在的成绩取信于民,造福于民。在过去几年软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三争一创”活动,深入推进效能革命,不断提升机关服务水平和执行落实能力。
4.在创先争优中凝聚发展合力。实现宏伟目标,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坚持以扩大民主增进合力,全力支持人大、政协依法行使职权。认真做好人大、政府、政协的换届工作,真正把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形成结构合理、朝气蓬勃、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加大干部培养力度,开设新任领导干部、中青年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等培训班。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完善长效机制,重点抓好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实施两新组织双扩工程,试点推广“社区大党委”模式。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深化党务公开,有效规范权力行使。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效保障现代化建设。
(市委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