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
【概 况】 2011年,丹阳市以“四城建设”为统领,以“三新”建设为引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新农村建设取得进展。
“三新”建设实现规划全覆盖。在完成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基础上,编制13个镇的新市镇规划,并通过专家组论证。列入镇江市试点的23个新社区有17个完成规划编制,8个通过论证。全市“三新”建设完成投入50亿元,新开工居民点11个,拆迁面积和开竣工面积均超过150万平方米,搬迁农民5000余户。5个村获得“2011年度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称号。
“万顷良田”建设全面实施。作为第一批试点镇,按照“三年实施到位”的要求,界牌镇复垦土地153.33公顷,拆迁40万平方米,建成50万平方米,云阳镇拆迁1100户、27万平方米;司徒、延陵、埤城、吕城、皇塘、开发区的方案通过镇江市政府审核。
镇区全部建立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共组建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15个,实现镇(区)全覆盖,累计吸收社员“三金”(基础股金、社员股金、互助金)4.13亿元,累计投放互助金8.02亿元,其中有80%以上的资金投放用于农民创业投资,为农民投资创业搭建了融资平台。“四有一责”建设全面推进。至2011年年底,全市170个行政村(涉农社区)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20136万元,平均每村118.40万元,村级经营性收入总额13497.93万元,平均每村79.40万元。全市所有行政村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筑面积都超过500平方米,农村“新三通”基本实现,建立市、镇、村三级信息服务平台。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45岁以下的比例达35%,高中学历以上比例达82%,“双强”型干部比例达80%,其中“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比例达90%以上。
农村改革试验区创建率先破题。丹阳市被列入中央农办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全省农村改革试验区,成为镇江范围内唯一获批的试点县市,将围绕土地征使用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和公共财政均等化改革三方面进行试验。
(王永生)
【三个村获“省新农村建设先进村”】 2011年1月,江苏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授予200个村“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称号,丹阳市后巷镇飞达村、埤城镇常兴村和新桥镇群楼村获此殊荣。近年来,丹阳市采取切实措施,全面建设“三型”新农村(富裕新农村、文明新农村、魅力新农村),努力实现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管理、社会保障制度、公共服务“六个一体化”目标。市财政每年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亿余元,三资投农10亿元左右。通过加快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全市涌现出飞达村、常兴村、群楼村等一批经济发展快、建设标准高、示范作用强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丹阳市召开“三新”建设现场推进】 2011年4月28日,丹阳市召开“三新”(新市区、新市镇、新社区)建设现场推进会。李茂川、裔玉乾等市领导带领各镇党委书记、镇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实地参观、经验交流和深入剖析,表彰万顷良田建设先进单位,并对“三新”建设专项资金奖励进行兑现。与会者集中参观云阳、延陵、司徒、开发区四个“三新”建设现场和现代农业园区。会议指出,丹阳正处在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需要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重视“三农”工作、夯实农业农村基础。会议提出2011年丹阳市农村工作和“三新”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力争完成投入60亿元,拆迁面积200万平方米、建成面积250万平方米,搬迁农户8000户,农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14.6%,农业增加值40亿元,全面启动开发区(练湖)、云阳、司徒、延陵4片新市区建设,重点推进4个镇江试点新市镇和11个镇江试点新社区建设,开工建设35个农民集中居住点,城镇化率达到58%。
【省委调研丹阳“三农”工作】 2011年11月23日,江苏省委副秘书长胥爱贵一行到丹阳市调研“三农”工作。调研组一行先后到丹阳市现代园艺产业园区、江南面粉集团、界牌镇万顷良田土地整治现场、界牌新村以及新桥镇滨江村和金桥新村,详细了解农业园区建设、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等情况。市现代园艺产业园区规划核心区面积666.67公顷,建成80公顷设施大棚、66.67公顷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和66.67公顷优质桃园。江南面粉集团是首批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开发的“7+1”营养强化面粉加工项目,实现从普通面粉加工到营养强化面粉的转型,公司的“小麦胚芽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将从多个方面提升小麦的附加值,延伸产业链。界牌镇把集镇以外的3942户农户全部拆迁,集中到界牌新村居住,到2013年全面完成。调研组对丹阳市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并就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提出建议。
(史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