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下一代工作

【概况】 2008年,丹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培养教育青少年。充实调整镇、区、村学校及民营企业关工委组织,对278个行政村和社区、79所中小学、108个民营企业关工委组成人员登记造册;吸收一批老同志充实关工委队伍;举办4期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培训班;建设一批村、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市关工委针对青少年的成长特点和时代特征,开展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革命传统教育。清明节期间,组织3万余青少年祭扫烈士墓。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市关工委整理编辑军民英雄事迹和先进典型,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市关工委组织老同志参加江苏省革命先烈纪念文章的评选活动,供稿6篇,1篇获奖。5月,市关工委联合“心系灾区,情注未来”广场文艺晚会。市教育系统关工委老同志为灾区捐款45万元。后巷中心校、飞达光彩学校、华南实验学校等8所学校接受20多名地震灾区学生。市关工委出台《关于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的意见》,在全市推行“代管家长制”。在“留守儿童”较多的延陵镇行宫村和全州中心校建立“留守儿童家长学校”。7月,在后巷光彩学校组织100余名“留守儿童”参加“丹阳是我家,节能环保我参加”流动儿童环保夏令营活动。开展“我与奥运同行”宣讲活动。市关工委与教育局关工委组织编写宣讲稿,到中小学宣讲33场次,受教育人数达2.5万人次。
【创建“五有五好”标兵村(社区)活动】 2008年5月,丹阳市关工委在吕城镇蔡塔村召开创建关心下一代工作“五有五好”标兵村工作现场推进会。全市各镇关工委以及村、社区关工委主任60多人参加会议。与会代表参观老少活动室、体育健身广场、乒乓室、图书室、阅览室、棋牌室、篮球场、排球场等,查看创建台账资料。2008年,全市验收合格的关心下一代“五有五好”先进村(社区)累计256个,占全市278个行政村(社区)的92.1%。
【建设关心下一代工作舆论阵地】 丹阳市关工委与《关心下一代周报》社合办《丹阳专版》,在《关心下一代周报》、《中国火炬》、《丹阳日报》报刊发表文章100多篇。参加教育部关工委举办的《激情奥运,阳光校园》主题教育征文活动,选送征文392篇,其中获全国特等奖2篇,一等奖26篇。8月28日至10月28日,市关工委在丹阳陵口教育实验基地举办“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老少齐赞家乡巨变”书画摄影展,展出280多幅作品,参观展览的师生有1万多人。市关工委在江苏省系统“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老少齐赞家乡巨变”征文竞赛活动中获省级奖22篇,获镇江市好作品奖18篇,杨朝辉获中国关工委组织的关心下一代征文二等奖。(杨 楠 臧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