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 族 宗 教
【概况】 2008年,丹阳市民族工作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着力做好少数民族扶贫帮困、脱贫致富和各项服务工作,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为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全市各民族团结进步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宗教工作以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以及宗教和睦为目标,以平安丹阳创建为契机,以模范活动场所和“五好活动场所”创建为载体,积极引导,扎实工作,保证宗教领域的和谐稳定。
【龙庆禅寺“妙慈”佛教慈善基金会成立】 2008年3月20日,丹阳市佛协召开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常务理事会议。会议践行人间佛教思想,决定设立佛教慈善基金会,市佛协副会长唐晋千居士、夫人金祖勤居士及全家,向龙庆禅寺捐资20万元,成立“丹阳市龙庆禅寺‘妙慈’佛教慈善基金会”,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杨志峰为基金会授牌。
【天主教举行祈祷奥运平安活动】 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是丹阳天主教及其广大教友的共同心愿。为了感谢天主的恩典,2008年5月4日,丹阳天主教在丹阳天主教堂隆重举行“主日弥撒”,全市100多教友参加弥撒活动,李晓均神父宣读祷文,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顺利举办献上感恩和祈祷,并号召广大教友本着圣经圣训善尽本分,以实际行动为北京奥运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宗教界为灾区捐款10余万元】 2008年四川汶山地区发生特大地震灾害,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市宗教界发扬济世救助思想,以慈善之心慷慨解囊。市佛教协会以丹阳市龙庆禅寺“妙慈”佛教慈善基金会的名义,通过丹阳市慈善会向灾区捐款一万余元,各宗教团体、宗教场所也通过各种渠道捐款九万余元。
【“白龙娘娘的传说”申报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位于丹阳市皇塘镇的白龙寺始建于梁大同元年,距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关于白龙娘娘的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为保护民间口头文化,弘扬白龙寺的宗教文化,促进宗教旅游业发展,2008年,皇塘镇组织专业人士整理传说,申报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民宗局为窦庄庙进行质检】 窦庄庙位于丹阳市访仙镇窦庄集镇,是访仙镇信教群众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约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镇人民大会堂改建而成,建筑面积约为3500平方米,年久失修。为确保市民族宗教领域的安全稳定和场所、人员安全,6月14日,民宗局委托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对窦庄庙进行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评估。评估结果显示窦庄庙属危险建筑,不得使用,随停止一切活动。
【基督教延陵聚会点新教堂竣工】 延陵基督教聚会点位于市茅山老区的延陵镇延星村,堂点房屋是二十世纪70年代的建筑物,年久失修,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该场所自筹32万余元资金修建新教堂,于6月份开工建设,9月1日,占地290平方米的基督教延陵聚会点新教堂竣工并投入使用。
【皇塘镇帮扶少数民族群众增收脱贫】 2008年,皇塘镇以宏图村少数民族苗木生产基地为依托,通过技术指导、信息引导、小额贷款帮扶等措施,引导少数民族群体从事苗木生产和经营。结合2008年市政府农村村庄和道路绿化工程,采取产权归农户、政府补贴的形式,将绿化工程交由少数民族家庭实施,激发了少数民族家庭从事苗木生产的积极性。宏图村22户少数民族家庭有11户从事苗木生产和经营,并带动邻村5户少数民族家庭从事该产业,年人均增收3000元左右,从根源上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促进当地民族团结。
【基督教新桥教堂举行20周年庆典活动】 2008年11月16日,新桥基督教堂举行庆祝建堂20周年庆典活动,全市各界人士500余人参加庆典活动。新桥教堂建堂20年来,认真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坚持爱国爱教方向,不断加强场所的自身建设,积极服务和回报社会,在2005年甄别归类中被正式列为基督教堂,曾多次被评为省市模范活动场所。
【市穆斯林欢度古尔邦节】 2008年12月9日是伊斯兰教一年一度的古尔邦节,百余名穆斯林欢聚北二环路清真寺共庆节日。此次欢度古尔邦节是市穆斯林自1957年以来首次由阿訇主持节日,在新建的清真寺内举行盛大的会礼、宰牲献祭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