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 林 综 述
【概况】 2008年,丹阳市实现农业增加值19.86亿元,比上年增长9.7%;农民人均纯收入9070元,增长12.6%;全年粮食总产达45.46万吨,增长5.99%;新增高效农渔业面积4320公顷,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106.7公顷;蔬菜总产30.5万吨,同比增长3%,产值6.48亿元,同比增长6%;茶叶总产449.8吨,总产值4278.8万元,分别增2%和5%;果品总产4218吨,总产值1349.04万元,分别增7%和12%。蚕茧总产726.87吨,比上年减42.4%,产值达1315.31万元。生猪出栏25.2万头,比上年增加1万头,存栏17万头,增加1万头;家禽出栏1453.3万羽,比上年减少20.7万羽,年末存栏259万羽,比上年减少56万羽;奶牛存栏623头,比去年净增242头;山羊出栏7.1万头,比上年减0.34万头,年末存栏2.27万头,同比减少0.23万只。水产养殖总面积8440公顷,比上年略有增长,水产品总产量3.58万吨,比上年增长3.6%,水产品产值5.79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全年完成“三资”投资农业总额达9.16亿元,同比增长6%,“三资”投入农业项目总数达90个。全年完成实用技术培训2.41万人次,创业培训1200人次。(束蓓玲)
【高效规模农业占耕地面积24.6%】 2008年,丹阳市将高效农业规模化、设施化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全方位落实推进。继续加快推进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并实行动态管理,对原有的44个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进行梳理,将实施主体得不到落实、土地流转不到位的示范区予以淘汰,对发展势头好的新建高效农业园区及时增补进项目库。经过优选,全市确定5个五千亩以上高效农业示范区、44个千亩以上高效农业示范区、6个畜禽规模养殖示范场,高效农业示范区(场)数量比上年增11个。至2008年底,全市新增高效农渔业面积4320公顷,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106.7公顷,高效农业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达24.6%,生猪、肉禽、蛋禽、奶牛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59%、92.2%、96.5%、84.7%。(马 梁)
【农村“三大合作”组织累计126个】 2008年,丹阳市大力推进农村“三大合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土地股份合作组织、社区股份合作组织)组织建设,制定组建“三大合作”工作程序,规范合同文本,开展专题调研培训,给镇(区)下达发展“三大合作”指标,农村“三大合作”组织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截至2008年底,全市已累计建立“三大合作”组织126个,其中当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0个、新增土地股份合作组织21个、新增社区股份合作组织6个。
【全国稻鸭共作培训班在丹阳开班】 2008年7月31日,由国家外国专家局主办的全国第二期稻鸭共作引智成果培训班在丹阳开班,全国80多名代表参加培训,国家外国专家局经济技术专家司副司长王营、省外国专家局局长姚莉及镇江、丹阳市有关领导出席培训班开幕式,整个培训为期两天。作为一项新型综合农业生产技术,丹阳市于2000年在国内率先邀请日本专家指导稻鸭共作技术,经过几年试验,该技术取得成功,并总结形成一整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稻鸭共作优质稻米集成生产技术。丹阳市稻鸭共作面积3660余公顷,通过农业订单经济模式,稻鸭共作示范田平均每亩增收达400多元。
【培训农民2.4万人次】 2008年,丹阳市继续开展农民培训工程,极大提高农民技术水平、整体素质和致富能力,促进高效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市农林局精心遴选高效农业发展规划与重点技术推广、机插水稻生产技术、水稻杂草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计算机应用等60项实用技术培训菜单,供农民按需选择。2008年,全市共开展实用技术培训696场、培训农民24100人次。承担此项培训任务的丹阳市农林局再次被评为江苏省农民培训工程先进集体。
【丹阳市植保协会成立】 2008年5月23日,镇江市首个植保协会———丹阳市植保协会成立。通过协会平台,农户和植保专业人员可实现企业与大户之间、大户与大户之间的良好沟通,有利于高效、优质、经济农资产品的使用,维护农资经营单位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全市农资市场的健康发展。
【水稻良种补贴883万元】 2008年,丹阳市水稻良种补贴范围由原延陵、珥陵、司徒、埤城、陵口5个镇,扩展到全市所有镇(区),补贴面积由原16733公顷增加到37047公顷,补贴标准由上年的每亩8元增加到15元,累计发放资金883.5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