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与北京奥运会、残奥会
【丹阳日报推出奥运特刊】 2008年7月8日,《丹阳日报》推出《奥运特刊》专版,前奥运冠军王军霞为《奥运特刊》题写刊头。从7月8日至8月7日,《丹阳日报》每天出1个版的《奥运特刊》。从8月8日起,每天推出4~6个版《奥运特刊》。
【丹阳籍奥运志愿者】 汤晓烨,供职于市外经贸局。2008年7月,作为丹阳市唯一的一名奥运会京外志愿者在北京五棵松棒球场负责检票和坐席服务。
花璐,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产业管理专业2007级学生。在本校门口地铁站外做志愿者,主要提供信息咨询应急服务和语言翻译。
贺菊花,清华大学学生。在国际广播中心(IBC)做志愿者,为转播商和记者提供服务。
蒋研,清华大学学生。服务场所是北区曲棍球场。
岳忠云,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学生。2008年6月19日赴京做奥运会志愿者,为奥运会和残奥会餐饮服务。
钟浩,联想奥运项目成员,为OFH奥运官员提供服务。
王伟、马国俊,奥运保电队员,任务是巡视检查13基铁塔及之间的线路。
潘丽莎,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参加奥运会闭幕式二胡合奏表演。
【陈玲获奥运会团体射箭银牌】 2008年8月10日,在奥运会射箭女子团体决赛中,丹阳籍选手陈玲与队友合作,为中国队赢得一枚银牌。这枚银牌是丹阳市体育史上的首枚奥运会奖牌。陈玲,21岁,丹阳市云阳镇迈村人,曾就读于丹阳市新北门小学,在上小学五年级时被镇江体校选中,开始练习射箭。2002年进入江苏省体校,2007年入选国家射箭队。2008年4月,在中国射箭队奥运组队选拔赛上拿到北京奥运会的入场券。
【徐国俊征战残奥会】 2008年9月8日,丹阳籍残奥会选手徐国俊作为七人制足球中国队队员参加比赛。20岁的徐国俊是丹阳市埤城镇宝山村人,1岁起患有残疾,但生性活跃,喜欢运动。2005年被市残联选中,参加省市残疾人运动会,取得较好成绩。同年10月入选省集训队,备战2008年残奥会,最终成为残奥会七人制(脑瘫)中国足球队主力队员。
【杨亚萍、薛彩娟参加残奥会开幕式】 丹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杨亚萍和教师薛彩娟,参加北京第13届残奥会开幕式表演。参加北京第13届残奥会开幕式表演的演员由本届残奥会组委会挑选,江苏省36名聋哑姑娘通过各市、省、国家残联层层筛选,最终获得演出资格。丹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聋哑少女杨亚萍、教师薛彩娟参加《星星,你好》手语舞蹈表演节目。
【丹阳企业销售奥运产品近亿元】 丹阳市7个企业在奥运会上销售收入将近1亿元。这7个企业经过北京奥运会组委会严格招标,最终获准销售奥运产品,知名公司销售用于比赛场馆的空调配件和送排风系统,法尔公司、新美龙公司、金长江公司销售奥运会接送车辆所用的空气悬架、马毡板、尾气排放装置,东南卫生化工公司销售处理垃圾的复合生物灭菌液,广胜木业销售奥运场馆和奥运村的门芯,花王公司销售装点奥运会的鲜花。新桥镇知名公司在奥运会上实现将近1000万元的销售。这7个企业都是丹阳市“双百工程”培植资助企业。(史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