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丹阳革命陈列馆
丹阳革命陈列馆坐落在丹阳市画院路36号,由原六届全国政协常委管文蔚题写馆名。
陈列馆建筑造型呈“H”型,全框架结构,分上下两层,占地面积(包括烈士陵园)1.7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68平方米,主体工程及布展总投资203万元。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丹阳就建起了丹阳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由民政局主管,展示丹阳建国前部分革命斗争历史和牺牲的烈士事迹。随着时间的变迁,当时布置的革命斗争和烈士事迹陈列馆显得不仅面积小,而且内容也单一,不能反映丹阳革命斗争历史全貌。1995年,中共丹阳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原地建造丹阳革命陈列馆,由市党史办主管。该馆主体工程于1996年10月竣工。1999年9月28日国庆50周年前夕正式对外开放展出。
丹阳革命斗争史陈列在该馆2楼,由正厅和一、二两个展厅及革命烈士展厅4部分组成。陈列反映丹阳革命斗争历史照片、图表及文物640余件。正厅两边前边有两组6幅丙琋胶彩画,分别反映五四运动、欢迎北伐、秋收暴动、抗击日寇、拥军支前、进军江南等丹阳革命斗争史的主线的轮廓。正厅中央是邓小平的题词,体现丹阳革命斗争史陈列的目的和宗旨。
展览分5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共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反映五四运动爆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为传播,丹阳各界人士积极响应,上街集会游行,罢课罢市,声援北京学生。丹阳有志青年戴盆天、黄竞西、夏霖、钱正表、吴起文较早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民国14年(1925年)4月在恽代英、侯绍裘、刘重民等的介绍下分别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在丹阳县第二高等小学建立了党支部。民国16年5月建立丹阳临时县委,7月改建丹阳县委,丹阳成为江苏乃至全国建立中共县委最早的县份之一。第二部分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反映民国16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中共丹阳县委认真贯彻“八七”会议精神,组织农民暴动。丹阳农民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先后在胡桥、里庄举行了农民秋收暴动。夏霖与王若飞并肩战斗,领导无锡东北乡农民暴动,夏霖不幸被捕,英勇牺牲。第三部分是抗日战争时期。反映民国26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12月丹阳沦陷,丹阳人民不畏强暴纷纷组织抗日武装,涌现了以管文蔚、梅嘉生、韦永义等为代表的一批蜚声大江南北的抗日风云人物。民国27年6月,陈毅、粟裕、张鼎丞等率领新四军挺进江南,建立茅山抗日根据地,后与丹北抗日自卫团会合。丹阳成为新四军东进北上的桥梁和枢纽。第四部分是解放战争时期。反映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新四军奉命北撤。丹阳人民在中共和留守坚持干部领导下,与国民党展开不屈不挠的反“清剿”斗争。张仲英、余慎、宦德胜等一批共产党人,把一腔热血献给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第五部分是总前委、华东局、华东军区机关进驻丹阳,运筹帷幄,拉开了解放、接管上海的序幕。
二、中共丹阳支部旧址
中共丹阳支部、独立支部旧址,在丹阳西门大街,原名丹阳县第二高等小学校,现为丹阳西门小学。民国8年(1919年)聚集在这里的一批爱国青年教师和学生,首先投入“五四”运动,并带动了整个丹阳的革命运动。民国14年4月,戴盆天、夏霖、吴起文、钱正表在这里执教并加人中国共产党,成立了第一个中共丹阳支部,同年9月改建为中共丹阳独立支部。
三、中共苏南特委旧址
中共苏南特委旧址位于丹阳市延陵镇东庄湖村潘家祠堂。民国27年(1938年)6月,新四军一支队挺进苏南敌后地区,7月派吴仲超以战地服务团团长的名义来到丹阳延陵一带开展地方工作,建立了庄湖等党支部,然后成立中共苏南区工委。随着地方中共组织的发展壮大,于同年9月18日,将中共苏南区工委改建为中共苏南特委,统一领导京杭国道以东、长江以南、丹金公路以西、溧武公路以北的茅山地区中共组织,向北开辟丹北地区党的工作,向东开辟丹金武地区党的工作,为开辟和巩固茅山和丹北抗日游击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延陵战斗旧址
延陵战斗旧址,位于丹阳市延陵集镇内。丹阳县人民政府于1984年4月在此立碑纪念。民国28年(1939年)2月17日和民国32年6月26日,新四军在延陵两次歼击日伪军据点,均获胜利。纪念碑即坐落在当年歼灭日军的昌国寺旧址(原延陵镇政府所在地),高5.8米,正面镶嵌着金光闪闪的碑名,为当年任新四军一支队第二团团长的王必成中将所题;背面碑文云:“延陵战绩永载青史,革命先烈流芳千古,爰建丰碑,激励后人,奋发自强,振兴中华!”
Copyright©2006 www.njgl.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丹阳市史志办 推荐使用IE6.0,1024*768或更高分辨率浏览
苏ICP备12004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