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首次公布唐中和钟和延陵季子碑2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4月,第二次公布总前委旧址和华东局、华东军区旧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唐中和铜钟
铜钟铸造于唐中和三年(883年)。原悬挂在城西普宁寺内,因钟楼毁圮多次堕地,至今仍完好。铜钟高2.14米,厚0.11米,口径1.41米。钟口截面为圆形。钟体有四圈泥范套台一次铸成,纹饰朴素大方。钟钮为蒲牢形象。钟体铭文称:“铜钟重五千五百斤,信女王十四娘捐款铸造”。民初铜钟移放丹阳公园内,底有6只小石狮烘托,并建亭保护。1972年移至文化馆内。1984年又移至丹阳人民公园内,并建木结构6角亭,加栅保护。搬迁时铜钟称重3012.50公斤。
2.延陵季子碑
延陵季子碑位于丹阳市行宫镇九里村。延陵季子即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封于延陵,故名。志载:“季子贤,寿梦欲立之,能始终让全其志。一使上国,而遍交其贤士大夫;观乐于鲁,而知列国之盛衰。夫差穷兵黩武,季子救陈,独能全师以退,盖识量过子胥远矣。”孔子题其墓曰:“呜乎有吴君子。”后唐殷仲容妄加
“延陵”、“之墓”,碑文形成“呜乎有吴延陵君子之墓”10个字,故又名“十字碑”。“文化大革命”中碑亭毁,碑因群众保护而幸免于难。现季子碑系摹唐殷仲容拓本,于唐大历十四年(779年)重新上石,唐建中元年(780年)八月树立并建堂保护。碑高2.34米,宽1.06米,厚0.22米,碑座高0.42米,长1.57米,厚0.5米。碑阴题刻“改建吴延陵季子庙记”,萧定撰文,张从申书,文20行,每行28字。碑下方及侧面有宋、明题刻多处。1980年,按原样重建碑亭。
3.总前委旧址
1948年11月16日,为了统一指挥淮海战役前线两大野战军作战,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5人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
1949年4月下旬,总前委移驻丹阳,肩负解放和接管上海的光荣任务。5月6日,邓小平从南京到达丹阳,与前期到达的陈毅、饶漱石、张鼎丞、舒同、粟裕等会合。
总前委的领导机关设在宝塔弄5号戴家花园大宅内,院内有一幢3开间的2层小楼,邓小平、陈毅在这里度过了20多个不眠之夜,指挥上海战役。
总前委驻丹阳旧址于1995年4月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丹阳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捐资100余万元,在原址院内扩建展厅,成立总前委纪念馆,使总前委的丰功伟绩得到充分展示。
4.中共华东中央局、华东军区驻地旧址
华东局、华东军区旧址位于丹阳市区东门大街46号,今植物油厂内。原为胡尹皆私宅,系砖木结构2进5间对厅及1进3间两厢的厅房。其建筑相当考究,大庭院画栋雕梁,花玻璃窗、琉璃瓦。建于民国21年(1932年),现存1进3间2厢厅房。
Copyright©2006 www.njgl.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丹阳市史志办 推荐使用IE6.0,1024*768或更高分辨率浏览
苏ICP备12004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