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教寺,亦名经山寺,位于埤城镇经山南麓。该寺三面环山,四周古木参天。但闻鸟语鸣,不见人语声。明清时,这里既是佛教圣地,又是邑内名胜之地。世传,崇教寺有菩提井、方竹林、衲衣石、晋杏、金牛洞、仙人石、牛鼻泉和讲经台8景,今遗存的有金牛洞、仙人石、牛鼻泉和讲经台5景。
1.菩提井
位于崇教寺的天井内。井水清冽,深达数丈。原井旁有菩提树,高耸人云,枝叶茂盛,所结果实,寺僧与善男信女均采集作念珠。因此树在井旁,故此井称菩提井。又井内壁泉终年滴落,发出叮咚之声,清脆悦耳,犹如琵琶弹奏,此井故又称琵琶井。
清吉钟颖有诗云:“松声花影梵王宫,香积菩提济不穷。”
2.方竹林
位于崇教寺左侧,竹林面积8亩有余。长势茂密,青翠欲滴,是幽静闲步的好去处。而更令人称奇的是竹形成方,实是罕见。清诗人姜藻赞云:“贫管清风护层岗,密密疏疏绕曲廓;不但虚心高节贵,此君丰度多端方。”
3.衲衣石
位于崇教寺前约百米右山坡上。此地乱石色彩斑烂,犹如僧人所穿衲衣。相传圣僧宝志曾置衲衣其上,故名衲衣石。清李应诏有诗云:“我笑石丈人,亦受金仙戒;披此无尘衣,独立莲花界;不有米颠来,何人为下拜?”
4.晋杏
位于崇教寺门外右侧。据清光绪《丹阳县志》载,此银杏植于东晋咸康年间,是丹阳最古的银杏树之一。初,此树“大可四十围”,后于清康熙年间自燃而毁。不久,又发新枝,大可合抱。清诸葛筠有诗云:“一树离奇绝后联,人传一马化龙年;秋来黄叶堆阶砌,老衲袈裟亦上眠。”
5.金牛洞
位于崇教寺后山腹。石洞前是一半圆形小水潭,深约3米许,直径为10米左右。洞口向北深入水潭底部,深不可测,从未有人入洞探测过。现此洞大部已埋没于土石中。民传,洞内有一金牛,为金山之宝物,曾有仙人在洞旁候捕。一日,金牛出,仙人发觉后追至蒋甲,只是挽了牛角;追至奔牛,眼看着金牛入海。因而称云阳镇蒋甲为挽角蒋甲,称入海处为奔牛(即今武进奔牛镇)。这里山高林密,石洞、水潭隐没于此,为一奇观。清李应诏有诗云:“危峰似欲坠,古洞森嵯峨。日薄气萧爽,夜来风雨多。不见饭牛人,空闻叩角歌。”
6.仙人石
位于金牛洞对面水晶山脚下。此石长6尺,上窄下宽,光滑平整。石上有人影,为绻曲卧状,人影头部直径约6寸,身长2.5尺,胸围1.5尺,臂长1.2尺,深度1尺。此石任人睡上,不论形体高矮、胖瘦,都很合适。民传,人若睡过此石,可免终身腰疼,实可称作一奇。清魏坤有诗云:“山麓云根卧,形模宛尔留;只缘仙迹在,片石亦千秋。”又林寿春诗云:“天外数声鹤,仙人去不还;空留一片石,终古在人间;明月半溪水,桃花两岸山;徘徊不忍去,独羡白云闲。”
7.牛鼻泉
位于崇教寺后山背悬崖绝壁上。此地有一石洞,洞内泉水终年常流,其名为“牛鼻泉”。泉眼在一块天然大石上,石长9尺许,上宽7尺。水眼在此石正中,长1.5尺,宽1.5尺。泉水清冽,其味甘甜。传说此水眼是牛鼻孔,眼中流水不止,就是牛鼻出汗不止。清吕少棠有诗云:“鸟飞难到处,似栈碧空悬。屐齿穿云磴,花香漱石泉。荒村低树外,古寺落霞边。依旧高僧座,谁参一指禅?”
8.讲经台
位于崇教寺后山脚下。此处有一雨花台,又称讲经台。石台为正方形,厚尺许,每边8尺。4角有脚,传为圣僧宝志的讲经之处。明姜藻有诗云:“葱郁经山路,寻春古寺隈。幽龛凝佛火,闲鸟落经台。花气层岩出,松声隔岭来。名僧曾驻锡,遗碣锁苍苔。”
Copyright©2006 www.njgl.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丹阳市史志办 推荐使用IE6.0,1024*768或更高分辨率浏览
苏ICP备12004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