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书籍列表 > 历史文化馆 > 文物古迹
古遗址
浏览次数:2453次 来源:空 创建时间:2018-05-19

 一、王家山遗址

    王家山遗址位于沪宁铁路丹阳火车站北约0.5公里处。西近三间下村,南有一条小河流,西北距练湖约1公里。遗址四周多塘、沟渠,平均海拔高度约6米,高出周围地面3米,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50米,总面积近3万平方米。山丘顶面较平坦,东南稍高,呈靴形土墩。

    遗址属于典型的良渚文化。19835月,丹阳煤球厂在此取土时发现石斧两件。同年6月,经考古发掘,在第一文化层遗物中发现夹砂陶锥形袋足鬲、席纹硬陶瓮、圈足豆、青铜镞等。其纹饰梯格纹、折纸纹、席纹等均具有吴文化的典型特征。在第二文化层,出土了大量代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石钺、石□、石镞生产工具,以及炊煮器、盛食器、饮器和汲水器等各种陶制的生活用品。

    根据挖掘的材料分析,王家山遗址部落内部,有若干一夫一妻的个体小家庭,他们的居住房屋有方形和长方形,面积一般为20平方米左右,以竹木篱笆涂泥拌草,经火烤而建成,既牢固又防潮。《史记·吴世家》记载,太伯奔吴时,土著荆蛮人归者千余家,其历史文献记载与考古遗存相吻合。

    王家山遗址是近5000年前曾在这里居住过的良渚文化居民,他们的祖先是来自太湖地区古越族的一支,应是当时的社会基层民族部落或父系大家庭居住地。

    二、商周台型遗址

    商周时期,人们的居住村落都分布在河流湖泊的沿岸,以及沿丘陵向阳山地的阶地上。这些聚落遗址最显著的特征是高出周围地面210米,外观多呈圆形和椭圆形的土台,故考古学上称之为台形遗址。面积数千或上万平方米不等。1987年调查,丹阳地区共有台形遗址44处,经实地观察验证的有10余处之多。其中小星台、村头山和墩山3座遗址为丹阳地区典型的商周台型文化遗址。这3座遗址紧连一起,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北面接近朱家岗和卧龙岗,灰土堆积甚厚,遗物较丰富。所见石斧,形状扁平,已打制成形,尚未磨光;石□断面呈方形,一边刃;陶片在地面暴露甚多,陶器为红砂陶,有扁平三角形带划纹和小椭圆锥形两种鼎足、尖锥形鬲足、大形椭圆锥体□足和罐鬲的口沿等。

    1.小星台遗址

    小星台遗址位于胡桥镇南约100米处。南距双墩马家自然村约300米,东南有小河名草塔坝,西隔10米宽的一片洼地到村头山。东南地势稍高。遗址东西长约90米,南北宽约100米,高出地面约6米,墩顶平坦。暴露遗物丰富,有红砂陶、黑皮磨光陶、几何印纹软陶、硬陶及石斧等。

    2.村头山遗址

    村头山遗址位于小星台遗址西约10米处。南距双墩马家自然村约200米,西南有村头山自然村,南与墩山相接,墩下东西为草塔坝河环绕。遗址东西长约280米,南北长约120米,突出地面。地势东北部较高,西南部较低。东部灰土较多,陶片丰富,遗物有红砂陶、黑皮磨光陶、几何印纹软陶、硬陶及石□。

    3.墩山遗址

    墩山遗址北与村头山自然村相接,东南距双墩马家自然村约150米,草塔坝河从墩的东、南、西3面绕过。遗址东西长约80米,南北长约25米。台顶突起,似木船倒置,最高处高出地面约10米。全墩布满灰土,遗物丰富,以红砂陶片为最多,次为黑片磨光陶及几何印纹软陶和硬陶。


Copyright©2006 www.njgl.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丹阳市史志办 推荐使用IE6.0,1024*768或更高分辨率浏览

苏ICP备12004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