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书籍列表 > 历史文化馆 > 人物春秋
古代人物-名将
浏览次数:2542次 来源:空 创建时间:2018-05-19

  

    孙坚(155192年),字文台,祖籍吴郡富春(浙江富阳),其父孙钟徙居曲阿。为东汉末著名将领。

    坚少时,在县中为吏,性豁达,好奇节。17岁随父乘船去钱塘途中,遇海盗胡玉等掠财分赃。孙提刀大步奔上岸,斩杀而回。事后名声大振,始任钱塘县校尉。

    东汉熹平元年(172年),孙坚以郡司马的身份召募良壮勇士千余人,协州郡官兵讨伐许昌(会稽人),因有功迁升盐渎县丞、后又任盱眙、下邳县丞。

    东汉中平元年(184年),他率精兵千余人,随中郎将朱俊南征北战。因功被任为别部司马。

    中平三年,边章、韩遂在凉州骚乱,时孙坚任参军事,随张温挥兵讨伐。大军进至凉州,乱军投降,张温奏凯班师。孙坚被命为议郎。次年,奉命剿灭区星乱军,接着,又平定零陵、桂阳等3郡乱军。因战功被封为乌程侯。

    中平六年,董卓专权,恣意妄为。孙坚起兵征讨,兵至荆州,逼死荆州刺史王睿;兵至南阳时诱斩南阳太守张咨。遂被任为破虏将军。初平二年(191年)冬,痛击董卓部将胡轸,大获全胜。董卓惧怕孙坚勇武威猛,派部将前来劝说,想与孙坚和亲,并且让孙坚开列子弟中能任刺史,郡守的名单,答应保举任用。在利诱面前,孙坚一身正气,义正辞严地说:“卓逆天无道,今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则吾死不暝目,岂将与乃和亲邪?”董卓见计不成,便亲自领兵与孙坚交战,反遭重创,孙坚乘势进攻洛阳,击败董卓。

其时,天下纷争,地方割据。孙坚受袁术之命,攻打刘表,刘表部将黄祖被击败,孙坚紧迫不舍,被黄的部将暗箭射死,终年37岁。归葬于曲阿高陵。 

      

    孙策(175200年),字伯符,孙坚长子,祖籍吴郡富春,自祖父孙钟起徙居曲阿。

    他少年有志,英达夙成。袁术见他大有过人之处,即将孙坚旧部千余人交还孙策统领。从此,孙策渐露英雄本色。后又获周瑜支持,部队作战,所当者破,所攻者克。《通鉴》载:兴平元年(194年),策击繇于曲阿,……繇与策战,兵败,走丹徒,策入曲阿,劳赐将士,发恩布令、告谕诸县。其刘繇、笮融等故乡部曲来降首者,一无所问,乐从军者,一身行,复除门户,不乐者不强。”旬日之间,四面云集,得兵三万余人,马千余匹,威震江东”。

孙策豁达大度,礼贤下士,从善如流,士吏百姓愿为他效力,甚至乐于为他献身。他重用旧臣,任人不疑,重用祖郎、太史慈等降将。他还抚视孤寡,不欺弱者,将俘获袁术的妻儿老小,体恤抚慰,下令不得侵扰。后来收复豫章,安排刘繇的丧事,看顾他的家属,天下士大夫因此对孙策大加称誉。他仅用几年时间,便开拓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江、庐陵6郡,为日后建立吴国奠定了基础。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孙策外出打猎,被冤家偷施暗箭射中面颊。临终前,对孙权说,率江东人马,在两军对垒时做出决断,与天下英雄抗衡争锋,你不如我;举贤任能,使他们尽心效力,保守江东,我不如你。并给孙权佩上印绶。

    诸葛瑾

    诸葛瑾(174241年),字子瑜,徐州琅琊郡阳都(山东沂南)人,诸葛亮之兄,为东吴大将军。兴平元年(195年)秋,举家东渡,落户曲阿。

    诸葛瑾定居曲阿后,与当地名人张承、步骘、严畯等人相友善。初为长史,后迁中司马。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讨关羽,收复荆州,立有战功,东吴黄武元年(222年)十二月,孙权受封吴王,诸葛瑾迁绥南将军,封爵宣城侯。领南郡太守。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诸葛瑾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

    诸葛瑾作为东吴名将,屡建战功,深得孙权器重。孙权赞日:孤与子瑜,有生死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

    诸葛瑾晚年,德行尤纯,颇受同僚敬重。孙权颁诏各州、推举贤人君子,诸葛瑾名列榜首。赤乌四年(241年)六月病卒,享年68岁。

    萧惠开

 

    萧惠开(423468年),南兰陵人,为萧思话长子。

仕初,任刘宋秘书著作郎,后迁太子舍人、尚书水部郎,后调江夏王刘义恭府任大将军、大司马。孝建元年(454年),晋升为黄门侍郎。大明二年(458),调海陵王刘休茂王府任北中郎长史、宁朔将军,后任雍州(治所在湖北襄阳)太守,袭爵阳羡侯。不久,又迁新安王刘子鸾王府任冠军长史,行吴郡事。

    大明八年(464年),晋升侍中、御史中丞,出任益州刺史、辅国将军、使持节,都督益州军事,冠军将军、平西将军。泰始元年(465年),刘宋内乱,刘□弑刘子业称帝。消息传至益州,萧惠开悲愤不已,与晋安王刘子勋共反朝廷。两次未果。

    萧惠开在益州,以从严治蜀,多用刑杀,蜀民深恨,引动川民叛乱,平叛中叛民死亡惨重。时国内诸乱平息,刘□念川蜀险远,赦惠开罪责,派其弟萧惠基步道入川,宣读诏旨。萧惠开遂归顺朝廷。不久,被调回京。泰始四年(468年)病故,时年46岁。

    萧摩诃

    萧摩诃(532604年),字元胤,南兰陵人。《丹阳县志》载:摩诃果毅勇敢,少有关张之名。侯景作乱,陈武帝去援助建邺,蔡路养起兵抗拒武帝,时萧摩诃年仅十三,单枪匹马出阵作战,军中无人能挡。蔡路养战败,萧摩诃归附侯安都,常跟他出征作战,侯安都对他尤为赏识。在任约、徐嗣徽等引北齐兵来侵犯陈境时,武帝派侯安都去抵拒,侯安都对萧摩诃道:卿骁勇有名,千闻不如一见。萧摩诃说:那么今天就让您一见。交战时,侯安都从马上跌落,齐军一拥而上,把他包围。萧摩诃见状拍马向前大喝一声,径直冲人,北齐军纷纷后退,侯安都方免于一死,战后侯安都连连称赞:卿果然名不虚传。

    太建五年(573年),众军北伐,萧摩诃随都督吴明彻过江攻打秦郡。这时,齐派大将尉破胡等率10万大军赶来援助,其先头部队有苍头犀角大力等许多有名的能士,且多西域人,善射,其中的头领胡更是十分凶狠。吴明彻对萧摩诃说,如果能杀死那个胡,那么也就使敌军丧失了锐气,君有关、张之名,可以斩杀颜良啦!乃设宴和萧摩诃对饮,萧摩诃饮罢,便跨上战马奔入齐军,冲进阵中,胡见有人来战,便挺身来到阵前,搭箭欲射。萧摩诃即投铣{见,正打中其头,胡应声而倒,于是齐军败走。战后论功,被封太仆卿。太建九年,授谯州刺史,后晋升为右卫将军。

    太建十四年,宣帝崩。始兴王陈叔陵欲谋害后主,萧摩诃受敕率兵平乱,因护后主有功,被任为车骑大将军,赐金帛数万。

    后来,后主派萧摩诃和隋军作战时,陈军大败,摩诃被捉。但他对后主非常忠诚,隋文帝识其对后主所忠,被授以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他蓄谋反叛,被斩,时年73岁。

      

    萧济,字孝康,南兰陵人。他少时好学,博通经史。初为南朝梁秘书郎,后迁太子舍人。因参与平侯景之乱有功,封松阳县侯,食邑500户。

    陈霸先镇守南徐州时,他为明威将军、征北长史从镇。承圣二年(553年),为中书侍郎。陈文帝为会稽太守时,以他为宣毅府长史,即位后,授以侍中,寻迁太府卿。他在陈朝前期先后辅佐武、文两帝,累建功绩,故而恩遇甚笃,赏赐加于凡等。历守兰陵,阳羡、临津、临安等郡,所到之处皆著声绩

萧济文武兼备,才学过人,深得朝廷信任。陈太建初,任五兵尚书,掌南陈军事要务。不久,授度支尚书,领羽林监,后迁国子祭酒,加金紫光禄大夫。再后又任仁威将军,领扬州长史。宣帝陈顼敕取扬州曹事文牍,亲躬阅览,见萧济“条理禅悉,文无滞害”,大为赞叹,遂改任祠部尚书,加给事中。不久卒于任上,享年66岁。

  

    萧铣(583621年),南兰陵人。为后梁宣帝萧磐之曾孙。他年幼时,家境贫寒。少时,曾受雇给人抄书自给,孝母。隋仁寿四年(604年),炀帝杨广即位,次年萧铣之叔伯姑母被册立为皇后,即萧皇后。萧铣遂被任为罗县县令。大业十三年(617年),岳州校尉董景珍、雷世猛等密谋起兵反隋,萧铣在罗县亦举兵起事。5日之内,得兵数万,自称梁公,又进军岳阳,与董景珍等会合。十月,称梁王,建年号为鸣风。次年四月,在岳阳称帝,国号为梁,置百官,均循梁故制。时值隋亡之际,形势纷乱,远近归附者日多,萧铣迁都江陵,修复先世陵园。其势力范围东至九江,西至三峡,南至交趾(越南河内),北至汉水,拥有精兵40万,雄踞南方。

    梁国初建后,其部下诸将自恃有功,骄恣专横,杀戮多自决。萧铣恐日久难制,即以休兵耕种为名,裁削诸将兵权。引起一些将帅的怨恨,相继有人谋乱,萧铣逐一诛杀。后因滥杀过多,其故人及边将镇帅多有疑惧,叛降而去甚众,萧铣兵势渐弱。唐武德四年(621年),萧铣被斩。时年39岁。

贡祖文

    贡祖文(11031182年),字仁德,北京长垣人。他年少时,聪明超群,过目不忘。成年后,英俊倜傥,胆识过人。

宋宣和三年(1121年),宋徽宗采纳童贯提出的联金灭辽之策,他非常气愤。于是,放弃学业,专攻读兵书兵法,以期来日为国效力。宣和六年十月,相邀部分英杰,共商抗金之策。时恰逢宋康王授天下兵马大元帅,广募义勇。贡祖文与岳飞便一齐投军,因贡剑术高超,又有文学、军事知识,甚得康王赏识,便留作护卫。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朔,康王赵构登位。贡昼则参赞帷幄,夜则守御行营、时从献策,被封为都总军将。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任秣陵关总镇。 

  此时,金兵大举入侵中原,朝野一片混乱,以高宗、秦桧为首的卖国投降派,割地、赔银。岳飞时任武昌郡开国侯兼清远军节度使,后任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兼宣抚副使,每日枕戈待旦,誓与金人抗衡,精忠报国。此举却成了高宗、秦桧视岳飞为心腹之患,便以莫须有罪名,于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将岳飞、岳云父子和张宪冤杀于临安风波亭中,并将岳飞全家300余人流放岭南。  

 贡祖文与岳飞志同道合,有刎颈之交。岳被陷入狱后,贡曾以全家性命担保,并由秣陵向临安进发以期营救岳飞,因迫于年冬岁底,风雪交加,路途遥远,未赶至临安,岳飞即被害。

    事后,祖文收到秦桧的密函,要他缉拿潜逃的岳飞三子岳霖归案。“……隐藏者、知情者不报均杀无赦。祖文看了密函后,亲自借搜查之名,暗派亲信四处寻找,历时20余天,终于在石臼湖边的芦苇丛中找到了正在发病的岳霖(时年12岁),并在其腰间寻觅到一封李夫人草书的便函:祖文兄如面,霖儿托护,来世当报……”贡将岳霖立即抱上马背,连夜赶回秣陵,藏匿于署中。为保忠良后代,乃上表朝廷,借口体弱多病,辞官隐退回家。于是,便举家徙居于曲阿城南香草河畔柳茹村,在此,筑庐定居,垦荒种田,挖塘养鱼,植柳绿化,过着淡泊清逸的生活,岳霖则藏于家中学文练武。

    隆兴元年(1163年)二月,岳飞的沉冤平反昭雪。此时岳霖已32岁。宋孝宗为表彰祖文保护忠良后裔有功,赐予御匾,上书“旌表忠义”封武德大夫。

    淳熙九年(1182年)卒,谥文宪。葬于柳茹村南贡坟庵。

    汪立信

    汪立信(?1275年),祖籍饶州,因战乱徙居丹阳。南宋淳祜六年(1246),登进士第,授乌江主簿,后任桐城知县。景定元年(1260年),差知池州提举,后又历知常州,江州,沿江制置副使,提举饶州南康兵马,升江西安抚使。咸淳三年(1267年),乞祠禄差知镇江,寻改任湖南安抚使,知潭州。潭州是湖湘重镇,属兵家必争之地,他将供帐之物悉置官库,所积钱财连岁代纳;州民中贫穷而交不起夏税的给予钱粟,病者给以药饵;逢雨雪旱涝军民皆有给,此举深得民心。他仅赖所募精锐数千人,数创敌军,力保城池不失。在任荆湖安抚制置,知江陵府时,襄阳被围,他上疏直言,请加安陆府屯兵,凡边戍皆不宜抽减。他又写信给贾似道,痛斥昏君腐臣们在大敌当前时还“酣歌深宫,笑宴湖山”,并献防守之策略。然而刚愎自用的贾似道见信后不但不采纳,还大骂立信“狂言”,以“危法”罪名罢其官职。

    咸淳十年,元兵大举攻宋,贾似道督诸军在江上设防,然为时已晚,宋军不堪一击,城池连连失陷。德桔元年(1275年),起用汪立信,以端明殿学士任沿江制置使、江淮招讨使,取建康府库资募兵以援江上诸郡。立信临危受命,即日上道。时建康守兵已溃,遂率所部数千人至高邮,欲控引淮南以为后图。不久而卒。归葬于丹阳。

      

    沈固(13851465年),字仲威,丹阳县城人。明永乐三年(1405年)授沂州同知,后任户部员外郎、参山东政事。仁宗即位后,受命监武安侯郑享军,出守大同,从此开始了兵戎生涯。

    正统二年(1437年),沈固奉命与征西将军方正、游击将军杨洪护送朝贡使臣出关,邀击塞外强寇,大获而还。英宗诏令铸总督边储印,于军中赐予沈固,且令兼理兵食诸务。他戍边多年,对大同的地理了如指掌,针对青林、马头山等处“土沃而多水草”,而边将为避兵祸,不许民种这一弊政,他建议各路屯兵就近开   

耕沃野,“作息以时,乘间讲武,秋成时为敛,发而出纳之,足国裕民”。他熟谙兵略,深知进退,相机规画,知无不言,数十次向上提出军事建议,皆能得到“优旨”。

    正统七年(1442年),拜为户部侍郎,二品,仍守大同。十四年,也先背盟率瓦刺军大举入侵,围攻大同。诸路边镇皆告败绩,而沈固守地独尝胜果。英宗在宦官王振挟持下率50万大军亲征,车驾驻大同3日,沈固欲向英宗面陈方略,却被王振所阻。结果王师败绩,英宗被俘。当也先拥英宗至大同城下时,沈固率广宁伯、刘安等守将出谒,伏地号泣。

    景泰元年(1450年),朝臣中有人对沈固效忠英宗之事不满,妒忌者更兴欲加之罪,沈固被调京任左都御史。沈固自洪熙元年(1425年)出镇大同,至此27年,亲督诸将与敌战10余次,未尝有败,均全师而还。景泰八年,英宗复帝位,沈固被拜户部尚书,位居七卿之列。宪宗登基,又进阶为荣禄大夫。年81岁卒,赐葬于丹阳城北石羊村。

      

    贺鼎,字公调,丹阳导墅人。原姓符,其母是蒋墅万氏房村贺家,因家境贫寒,自幼承继给舅舅,故改姓为贺,取名贺鼎。

    他自幼聪明过人,有一手好弹力,后被送入假山墩练武习文。

    明天启四年(1624年),中了进士。这是他第二次考中进士,原来,早几年就第一次考中进士,穿上朝衣朝服,脚踏石台阶一级级往上走,一不小心脚踩在长袍的上摆,身子一歪跌倒了,金殿传胪马上喊:怒目见君皇!贺鼎吓得冷汗直冒,赶紧爬起来,帽子碰歪了。金殿传胪又喊:衣冠不整!当场被逐出金殿。贺鼎不灰心,继续攻读、练武,终于衣锦还乡,以功名答谢母亲十月怀胎和舅舅的养育之恩。

    据《丹阳县志>载:贺鼎,历知尉氏,永城县,课最需次,应得华选。他只身来到山西永城上任。刚进城,就遭到地方土匪的突然袭击,这伙土匪}昆在人群里欢迎他。领头的手托银盘,盘里一颗鲜血淋漓的人头,人头上插着一把雪亮的尖刀,人头在盘里滚动……。贺鼎只当没看见一样,到衙门前跳下马,手扶腰刀阔步走进公堂,忽然屏风后飞出十几把飞刀,迎面扎来。贺鼎拔出腰刀,打落飞刀。埋伏在屏风后的土匪10多人,一齐冲出来围攻贺鼎,贺鼎沉着迎战,挥起刀一连砍了几个,众土匪吓得目瞪口呆,慌忙逃命。

    贺鼎经过调查了解,获悉这帮土匪的总后台是胡温,胡温凭藉其父是山东观察使和舅舅是当朝吏部尚书(朝廷里有名的瘟宰相),权倾一时,独霸地方,横行乡里。贺鼎决心为民除害,终将胡温捉拿归案,斩首示众。很快又剿灭了土匪,老百姓人人拍手称快,都说永城来了个贺青天

贺鼎为官清正,常深入民间察访。他见因神虫(螃蟹)毁坏庄稼,家家闹

饥荒,遂命兵士夜间到田里捉“神虫”,大摆螃蟹宴。他带头品尝,以作示范,消除乡民“神虫”不可吃的禁忌,为民除了一害。

    崇祯年间,清兵进犯。贺鼎任兵部郎,率军拒敌,与清兵激战于岔道城,人马伤亡无数,忽报军中无粮。贺鼎当机立断,宰马为食,破釜沉舟,与敌决一死战。第二天,军粮解到,贺鼎亲自升帐,审讯解粮官:我问你军粮误期,该当何罪?解粮官道:连年灾害,因国库空虚,民不聊生,粮草实在难以凑足,所以误期两天……”贺鼎一拍帅案,大声斥责:大胆!你可知三军将士浴血疆场,军不可一日无粮,我的千军万马全要葬送于你手中!”“军粮误期当斩!”解粮官是贺鼎唯一的爱子,连喊:“饶命,饶命啊爹爹!”众将惊呼:“大帅……”一个个伏地不起。贺鼎走下帅案,一一扶起众将。并说:“我身为一军之帅,如徇情枉法,怎能号令三军将士!”“军法如山,推出去斩”!大义灭亲,亲斩爱子。将士们拼死杀敌,岔道城一战大败清军,建立了奇功。

    贺鼎曾久镇边防,屡创奇功,被封为口北兵备道,他在朝廷内外的威望越来越高,而一些奸臣贼子千方百计谋害贺鼎。朝廷瘟宰相串通胡一龙等人,乘贺鼎重病在床上之机捏造罪名诬告,乘机假造圣旨问斩口北道,贺鼎被杀害,时年47岁。

    奸臣贼子密谋夺取王位,残害忠良,野心毕露,瘟宰相怕泄漏天机,竞神魂颠倒手持尖刀欲刺皇杀驾。事情败露后,又从相府里抄出龙袍龙冠瘟宰相密谋篡位的真相大白!此时,皇帝才如梦方醒,细细查问贺鼎的功过。认定贺鼎是一个战功赫赫的功臣,崇祯帝沉吟道:铁面无私,冰心一片!遂御赐铁石冰鑫金字匾,悬挂于贺家祠堂大厅上。

  

    葛麟,字苍公,号矍庵,丹阳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中武举。时清军南犯,葛麟召集乡间爱国青年组织义军,投奔史可法部参与抗清,在扬州保卫战中创立奇功。他对南明小朝廷苟且偷安的行径非常不满,曾上书说:已成之治局不可乱,已固之民心不可懈。防患当于至微,虑危当于未至也。历代之乱亡,常由于是非不明,而是非不明,常源于举措不当。后又与总兵吴志葵起兵克复被清军占领的青浦等数镇。吴志葵见葛麟有勇谋,委以重任,据守太湖继续抗清。后战事失利,吴志葵被擒,葛麟变卖全部家产,以资军饷,立寨太湖之西岗,抗击清军。他治军严明,体恤士兵,深受将士拥戴,各地分散的小股义军和一些流亡的明军纷纷投奔于他,不到半年,已拥有兵力数万。时太湖边有宜兴卢象观和王期升两支抗清义军。其中王期升军多为流寇,虽剽悍勇猛,但纪律松弛,抢掠奸淫,民怨甚重;加之王期升治军无术,难以约束部下,葛麟亲自深入该部士兵中,严惩残害百姓者,并晓以抗清大义,喻以军民关系,使王期升部队纪律大有好转。清军不断深入南侵,葛麟将兵分为3支:自带一支守阳澄湖,卢象观驻泖湖,王期升留守太湖东南岸,相互呼应,控制江南粮道。清军数次派重兵围剿,均遭失败。至调动重兵以清粮道之“匪”,分兵割开3股义军,各个歼灭。先是王期升军被迫退至洞庭西山,日久弹尽粮绝,无进退之路。葛麟闻讯,率军冲破重围前来救应。途中,清军集中了数百弓箭手射箭阻挡,葛麟站在船头,挥戈如风,箭悉堕水。清军又以小舟束火信围攻,使葛麟无法进西山,后因舟中起火,葛麟率火舟冲向清军而亡。葬于丹阳张官渡。太湖地区建衣冠冢、立祠庙祭祀。


Copyright©2006 www.njgl.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丹阳市史志办 推荐使用IE6.0,1024*768或更高分辨率浏览

苏ICP备12004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