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竞西
黄竞西(1897~1927年),化名黄丽华、吴福民、王克,祖籍江苏江都。后随父移居丹阳县城宗家巷(今新民路189号)。为中共丹阳组织创始人。
黄少年就读于县立小学。就学中,他勤奋刻苦,好学上进,手不释卷,写得一手好字,他“能扶助幼弱,屈抑豪强,有革命性”。18岁后,帮助父亲经营药肆,闲暇乃手持一篇,不忘诵读,尤喜闻故章,观察时事。民国6年(1917年),父病故,黄竞西继承父业,挑起了赡养继母、弟妹的生活重担。
民国8年(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参加丹刚的声援活动,身着一件素白长衫,走在游行示威的队伍里,并带头关门闭店,发动商界人J:罢市声援。他喜读孙中山先生领导创办的《民国日报》,并主动担任<[己圈¨报>在丹阳的经销员和通讯员。通过推销《民国日报》,结识了丹阳进步菏年教Ij戴盆天、夏霖、钱正表等人。次年5月,23岁的黄竞西与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邵力子、沈玄庐建立了联系,开始接受马列主义的熏陶。8月22日,黄竞西在《民围日报》副刊<觉悟》上发表小说《表姊底绝命书》,以一个生活在中国社会最底层的弱女子 -- 表姊的口吻,控诉了封建“神权、族权、父权、夫权”这四大绳索捆绑妇女的罪恶。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黄竞西先后在《觉悟》上发表了文章9篇,大力提倡开办新学,鼓吹妇女解放。
民国11年5月11日,黄竞西以《学生与县知事》为题,在《民国日报》上报道了丹阳各界联合弹劾县知事范钟湘取得胜利的消息。他呼吁:我们要明白自己的权力,不要放弃重大责任,听便这班贪财的知县、议员、绅董横行”。
民国13年初,经当时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常委、组织部长的胡汉民和组织部秘书、文书科主任毛泽东的介绍,黄竞西加入了中国国民党。是年夏,他应邀到沪,在环龙路44号上海执行部内见到了毛泽东和胡汉民。遵照执行部指示,黄竞西到江苏各地发展党员。民国14年4月下旬,丹阳城乡隆重举行“悼念孙中山先生逝世大会”。会上,黄竞西庄严宣读了孙中山遗嘱,作了“只有三大政策才能救中国”的演讲。
民国14年4月,黄竞西与夏霖、戴盆天、钱正表、吴起文一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建立了中共丹阳支部,成为丹阳地方党组织的创始人和最早的5名共产党员。5月,中共上海地委决定黄竞西等13人为中共代表,参加即将成立的国民党江苏省党部的领导工作。8月,省党部在上海成立,黄竞西当选为执行委员,任农工部副部长、总务处主任干事。不久,省党部增设商人部,黄竞西任部长。9月,中共丹阳支部改建为独立支部,黄竞西任独立支部临时书记。11月,上海区委正式任命他为独支书记,并由他首次书面向上级区委报告丹阳支部活动情况。至12月30日,他先后给区委写了7封工作汇报信。民国15年3月,中共江浙区委调他到上海工作,成为一名职业革命者。
民国16年3月,黄竞西参加了由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领导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起义前,他不顾反动军警的暗杀和搜捕,化装成大商人,带领妻子吕楚云,坐着自己人驾驶的小汽车或黄包车,往返于上海市区各地,秘密运送武器弹药。起义时,他组织指挥攻打江南制造局。起义胜利后,他又奉命与侯绍裘等人一起,将国民党江苏省党部迁往南京,以加强中央对江苏省工作的领导。4月初,蒋介石将其嫡系何应钦部第一军调驻南京,准备对南京的共产党人开刀。面对白色恐怖,他毫无畏惧,从4月8日起,坚持在省党部通宵值班,准备应付各种事变。4月9日上午,特务头目陈葆光率流氓打手一二百人,打着“劳工总会”的旗号,手持铁棒、手枪,冲击省党部。一阵疯狂的打砸抢之后,特务将黄竞西、张曙时、高尔柏、范去超等30多人捆送至南京市公安局。因身份未暴露,经组织上营救后终脱险。4月10日上午,黄竞西与侯绍裘等人一起在南京市公共体育场召开南京市民肃清反革命派大会,到会群众达四、五万人。会后,他们又率领群众到蒋介石驻地督军署请愿。当日下午5时,请愿队伍遭到反动军警的血腥镇压,侯绍裘、刘重民等10人壮烈牺牲。黄竞西脱险后,奉命率省党部工作人员返沪,继续进行秘密活动。当时为筹措活动经费,他从店中抽调银元300大洋资助革命。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4月18日,黄竞西接任党团书记,重组国民党江苏省党部。6月上旬,中共江苏省委在上海北四川路施高塔路恒丰里104号(今山阴路恒丰里90号)成立,陈延年任书记,省委委员有陈延年、赵世炎、王若飞、郭伯和、韩步先、黄竞西、张维桢、康生等人。6月26日下午,省委机关突然遭到国民党军警破坏,黄竞西与省委书记陈延年、组织部长郭伯和、秘书长韩步先4人不幸被捕,关押在上海警备司令部的牢房里。他被捕后,屡遭严刑拷打,遍体鳞伤,甚至被割去舌头,仍无所畏惧,宁死不屈。6月29日深夜,黄竞西在肮脏、昏暗的牢房里,席地而坐,愤然握笔,分别给亲友写下6份遗书,嘱咐爱妻“抚养小儿长大读书,能继我志才好。”勉励同志“继续前进,万勿灰心”。“死者已矣,惟望生者努力。”7月4日,黄竞西被折磨得奄奄一息,反动军警将他装在麻袋里,悄悄地扔进上海龙华镇枫林桥下的臭水河肇家浜里,没有留下遗骸,时年仅30岁。
夏 霖
夏霖(1895~1927年),字雨人,化名林雨人、余仁、宋时雨,丹阳城镇人。少时就读于鸣凤书院。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考入省立镇江第六中学,毕业后回丹阳农村小学任教,继而考入南京暨南学校,毕业后仍回丹阳农村小学任教,探索救国途径。
夏霖在正则女校任课期间,和其他进步教师一起,教育女同学破除封建观念,运用话剧、歌剧、舞蹈等形式,宣传男女平等,鼓动抗暴反霸,在社会上颇有影响。在担任县体育场场长期间,常以洗雪“东亚病夫”的耻辱来鼓励青少年开展体育活动。
1924年,经胡汉民、毛泽东介绍,夏霖与黄竞西等加入国民党。后与其他有关人士一起,先后秘密成立国民党丹阳区分部和县党部,经常奔波于江阴、镇江、无锡、常州等地进行革命活动。民国14年4月,经恽代英、侯绍裘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5年4月,任中共丹阳独立支部书记。9月,军阀孙传芳以其组织“赤化”团体为由,悬赏缉拿夏霖等人。是年冬,任中共江浙区委巡视员。民国16年春任南汇县县长,其间组织农民自卫军武装队护城守卫,俘虏了冒充国民革命军的便衣别动队人员。次年3月10日,中共奉(贤)、川(沙)、南(汇)、浦(南)成立特务委员会,夏为主席团成员,负责农民运动。
民国16年4月,国民党右派发动“四·一二”公开反共后,夏霖回到丹阳,召集党的秘密会议,讨论斗争策略,部署应急措施。同时成立中共丹阳临时县委,夏任书记。他根据当时斗争形势,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农村,使农村党的组织得到迅速发展。中共“八·七”会议后,调任省委委员、巡视员。10月,夏霖到无锡领导农民暴动。11月9日,在无锡东北乡组织数千名农民起义,不到两个小时就占领了十几个村镇。国民党右派增调重兵镇压,并在城里宣布特别戒严,搜捕共产党员。11月11日下午,夏和省委特派员段檠华在城内推官牌楼下褚家弄口李宅召开紧急会议,由于泄密不幸被捕。夏临危不惧,从容对敌。13日下午英勇就义。时《锡报》载:“夏霖、张子庭态度最为从容,……就刑时最为强硬,挺身伸颈,毫无畏色,刀下时尚各高呼‘共产党万岁’等口号。”
管文蔚
管文蔚(1903~1993年),丹阳市建山乡人。他于民国13年(1924年)11月参加革命,民国1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受派遣到无锡发动和组织学生运动。民国16年“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后,返回丹阳积极参加重整党的队伍,后担任中共丹阳县委书记、县农会会长,领导丹阳秋收暴动。后调任中共江苏省委驻镇江特派员。不久,担任中共常州、金坛县委书记和无锡中心县委书记等职,领导了天宁寺抗租运动、白塔暴动、西呖暴动等革命斗争。民国19年4月9日,在无锡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在敌人的酷刑下,掩护组织,营救同志,坚持斗争。民国26年7月,根据国共谈判协议,他获释后即回家乡丹阳,组建抗日武装,带领胞弟管文彬、管寒涛发起组织一支二三十人的抗日自卫团。从本村发展到附近乡村,短短几个月内,丹阳北乡建有自卫团10余个,积极开展抗日自卫活动。他将各个自卫团联合起来,于民国27年2月在访仙镇召开大会,正式成立“丹阳县国民抗日自卫总团”(简称丹阳县抗日自卫总团),管文蔚任总团长。在其影响下,镇江东乡一带,西从谏壁黄堰、辛丰,东至姚桥、大路及武进、扬中等地陆续组织起抗日自卫团,并加入了丹阳抗日自卫总团。总团下辖有抗日自卫团80多个,队员2.5万人,拿枪的基干武装有3000余人,后设3个大队,积极开展抗敌自卫。同时,总团还举办干部培训班3期,培养了军事干部200余人,有力地推动了抗日自卫活动的蓬勃发展。自卫总团还杀汉奸、剿土匪、惩恶霸,保障一方百姓安宁。
民国27年6月,新四军挺进江南,管即派人去新四军一支队联系。7月5日,管在延陵向陈毅汇报了自卫总团情况,接受新四军的领导,把抗日自卫武装数干人交给了党,在关键时刻对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7月中旬,抗日自卫总团被改编为丹阳游击纵队,9月更名为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10月又整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其间,经陈毅转呈党中央批准,管文蔚被恢复党籍。次年,任新四军挺进纵队司令员。尔后,奉命北渡长江,历任新四军通如靖泰行政公署主任、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主任、苏北行政委员会主任兼东台城防指挥部司令员和苏北行政学院院长,以及中共苏中区委委员、苏中行政公署主任和第二军分区司令员、苏中军区司令员兼苏中公学校长等职。他坚持贯彻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主张,卓有成效地组织和领导了财经、军事、司法、文教等方面的工作。在同日伪和国民党顽固派复杂而激烈的斗争中,为苏中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的创建、发展和巩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中野战军第七纵队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十一纵队司令员、中共华中工委常委、华中指挥所指挥和苏北兵团、苏北军区司令员、华中大学校长等职,为坚持华中敌后斗争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前后,他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无锡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苏南军区司令员、苏南行政公署主任、中共苏南区委书记、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等职。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副省长等职。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横遭迫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中共中央批准,纠正了过去对他的错误审查结论和处理,恢复名誉,任中共江苏省委顾问,全国政协第五届、第六届委员、常委,江苏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省革命史编纂委员会主任等职。1993年病故,享年90岁。
张连生
张连生(1904~1927年),又名张力、张君力、张寿麟,丹阳里庄埠头村人。他于民国元年至民国10年(1912~1921年)就读于本村私塾和改良小学,民国11年人丹阳县立初级师范。在校期间,他参加反对封建势力的学生运动,因而被校方除名回家。不久,他考取扬州第五师范,入学后继续从事革命工作。
民国15年,张连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江浙区委派往农讲所学习。毕业后,被江浙区委分配到如泰地区,以特派员的身份在如皋县鄂家岱、六甲、芹湖等地开展革命活动。民国16年元旦,中共如皋县委成立,张连生任县委委员,具体分工抓农民运动。同年春,为支援北伐军渡江,他和徐芳德一起组织农民在张黄港、石庄一带开展反对军阀孙传芳联军的武装斗争,参加作战的农民达80余人,歼敌营长1人,士兵数人,吓得敌人向北逃窜。这是如皋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第一次跟武装的敌人进行面对面的斗争,不到两天时间,北伐军便顺利渡江从张黄港登陆。
国民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如皋县政府悬赏通辑张连生,国民党极右派分子季子峰等人带头在城内搜捕。经周惠吾的护送,张逃出西门,潜入江安九龙口,继续从事革命活动。一个月后,张撤回上海。临行前,他召集六七十个农民协会代表在鄂家岱小学开会,总结农协会工作,勉励大家坚持团结战斗,争取最后胜利。
是年5月,张连生回到丹阳。时丹阳党组织也遭到破坏,工作处于停滞状态。国民党右派正在搜捕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在这种情况下,他不顾个人安危,首先与刚从外地回来的夏霖、管文蔚等取得联系,参加夏霖临时召集的党的秘密会议,积极投入丹阳的革命斗争。5月,中共丹阳临时县委成立,张连生任县委委员,在里庄桥一带开展活动,兼管金坛一带的工作。张连生到里庄不久,遭到当地土豪和国民党右派的疯狂迫害,他被迫离丹赴沪从事秘密工作。6月25日下午,因叛徒告密,张连生在上海辣斐德路陆逊记成衣庄楼上(当时农民部的秘密机关所在地)被反动当局逮捕。没有多久,即遭杀害,时年24岁。临刑时,他面不改色,大义凛然,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英雄气概。
韦永义
韦永义(1908~1999年),丹阳练湖后东岗村人。他幼年在家读书,民国26年(1937年)8月参加革命。民国27年4月任丹阳县抗日自卫总团政治处主任,民国28年5月经陈毅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任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三支队队长。是年10月,任新四军挺进纵队四团团长。民国29年4月起,历任镇、丹、武、扬四县抗日总会副主任、丹阳县县长、地委联络部部长、苏南第四行政区专员、保安司令兼15团团长、苏中二专署专员、丹北地区司令兼政委等职。他在敌后游击战争中,率部粉碎日伪的清乡和扫荡,回击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挑衅进攻,为创建和壮大苏南根据地、扩大人民武装发挥了重要作用。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苏中二分区副政委、司令员,苏中二专署专员,二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等职,率部在苏南、苏中地区进行艰苦卓绝的敌后斗争,坚持和扩大了敌后根据地,有力地配合了解放军在华东正面战场的作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功勋。
新中国建立初期,韦历任中共镇江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苏南区党委工业部部长、工会主席,无锡市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等职。1954~1966年,他先后担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长、政法部长、省委常委、省人委秘书长和无锡市委书记、江苏省副省长等职,为江苏的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在参加省委常委工作期间,韦永义坚持原则,维护团结,坚持按党的德才标准选拔和使用干部,为江苏各级班子建设做了大量工作。
“文化大革命”中,韦永义遭受迫害,蒙冤8年之久。但他对党的信念始终毫不动摇,对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进行坚决的抵制和斗争。1977年恢复工作,先后担任省委顾问组组长、省委政法领导小组副组长、省检察院检察长、省第四届和第五届政协副主席。
1999年6月10日病故,享年92岁。
梅嘉生
梅嘉生(1913~1993年),丹阳建山乡帽山戎梅马村人。他在青年时期,亲眼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暴行,逐步接受了进步思想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了上海东区义勇军军事训练。“七·七”事变后,回家乡组织游击队,任丹阳游击支队大队长,进行抗日活动。民国27年(1938年)8月,随部队编人新四军,次年春加人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梅嘉生历任新四军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第四支队支队长、挺进纵队第三团团长,新四军苏皖支队副司令员、南通保安旅副旅长、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参谋长、第四分区参谋长兼启海警卫团团长、第二军分区司令员、苏中公学教育长等职。在此期间,他直接领导和指挥过多次反“扫荡”,带领部队与日寇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极其残酷的斗争环境中,紧紧依靠抗日军民,创建、保卫和扩大了扬州东区抗日根据地,培养了大批干部,为后来大军北渡创造了有利条件。民国29年(1940年)初,他奉命率部西进津浦路东,配合主力部队作战,经过半年多的频繁战斗,取得了反顽斗争的胜利,并打通了东西两块根据地的联系。同年年底,他被派到外围部队南通保安旅工作,在异常复杂的情况下,坚决执行上级指示,对该旅全部进行了改编。尔后又在苏北长江沿岸一带坚持斗争数年,并开辟了新区。在激烈的战斗中和危急的情况下,英勇善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梅嘉生历任苏中军区副参谋长、苏中军区第一军分区副司令、新四军第一师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参谋长、二十三军副军长、第三纵队队长等职。先后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涟水、枣庄、莱芜、孟良崮、鲁南、淮海、渡江和解放上海等战役。特别是民国36年夏季,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他奉命率部与兄弟部队一起在外线出击,钳制敌人北进。在危急关头,主动承担艰巨任务,沉着指挥,与数倍于己的敌人苦战半个月,终于突出重围,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受到上级的表扬。梅嘉生善打硬仗,屡建战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梅嘉生受命赴越南参加军事顾问团的领导工作,历任军事顾问团参谋长、第一副团长等职,在长达5年的岁月里,他忠实地履行国际主义义务,克服重重困难,在越南人民一起英勇抗击法帝国主义侵略军,参与组织指挥了边界、中游、西北、奠边府等多次重大战役,为越南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荣膺越南政府授予的二级军功勋章。
1955年5月,梅嘉生调海军工作,任海军航空兵副司令兼参谋长,为海军航空兵部队的建立和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59年任华东军区战史编辑室主任。1964年任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在此期间,参与指挥了崇武以东海战,取得了击沉台湾国民党海军“永昌号”炮舰、击伤“永泰号”猎潜舰的战绩。1975年8月,他担任海军副司令员,在海军党委领导下,继承和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注重调查研究,经常深入部队指导工作,对部队大胆管理,严格要求,为提高部队军政素质和战斗力,为海军的现代化建设,为捍卫祖国的领海主权,建立了显著的成绩。
梅嘉生于1955年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奖章。曾当选为上海市第六届政协副主席。
1993年9月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管寒涛
管寒涛(1909~1994年),又名管文昭,丹阳建山人。民国13年(1924年)就读于江苏无锡洛社乡村师范,积极参加声援“五·卅”大罢工和“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民国1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学生会主席、党支部书记,后因发动学生罢课等活动被学校开除。经县委安排到北张小学以教书为掩护进行党的秘密工作。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管寒涛在他二哥管文蔚的带领下和三哥管文彬一齐在倪山村成立丹阳第一个抗日自卫团。民国27年2月成立抗日自卫总团,他任政治处副主任。同年6月,管文蔚与陈毅取得联系,抗日自卫总团受命改为丹阳抗日游击纵队,管寒涛任游击纵队一大队队长。同年8月恢复党籍,任新四军挺进纵队副参谋长,后任二支队司令、新四军挺进纵队江南留守处主任、中心县委统战部部长和武进、丹阳、镇江、锡虞地区专员,丹北地区专员兼保安司令等职。民国32年,他和战友们一起坚持反清乡斗争,取得了胜利,受到苏中区党委电令嘉奖。民国33年底随军南下,参加开辟苏浙地区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任苏浙行署货管局局长、江南银行副行长。次年10月奉命北撤,任北撤干部五大队队长、前站办事处主任,山东省交通总局副局长等职。解放战争开始后,管寒涛即奔赴前线,历任山东省支前司令部秘书长、第三野战军前方兵站部副部长;民国37年(1948年)1月任豫、皖、苏五分区专员,准备赴武汉任接收工作干部政训队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前后,历任华中贸易总局副经理、中南局驻华东办事处主任、中南财委计划局副局长、中南军政委员会财政部副部长等职。1953年大区撤销调北京,历任国家财委基建组副组长,国家计委基本建设局副局长、技术合作局副局长、对外贸易部成套设备局副局长。1958年7月,调任浙江省工具改革办公室主任、农业厅副厅长等职。“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被关押审查6年。1973年任浙江省基建局副局长、省建设委员会顾问、中共浙江省顾问委员会委员(副省级)等职。1985年底离休。
管寒涛退居二线和离休后,仍一如既往,为城市园林建设、保护西湖环境呕心沥血,撰写了5万多字的《论园林》和多篇建设性文章,受到有关领导和专家的赞赏。他在城建系统党的思想建设、关心下一代成长、进行党的传统教育等方面亦作了大量的工作,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尊敬。
1994年3月6日病故,享年85岁。
管文彬
管文彬(1906~1992年),原名甘佩林,丹阳建山乡倪山村人。他在青少年时就参加革命活动。民国15年(1926年)3月加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16年大革命失败后,他与组织失去联系。民国26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民国2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初期,管文彬参加游击队,历任丹阳抗日自卫总团财经委员会主任、丹阳游击纵队经济委员会主任、苏北行政委员会粮食局局长、江淮银行印钞厂厂长与党委书记、华中支前司令部交通部部长、苏北行署交通处处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农业部计划司、农垦部计财局副局长,国家农垦总局副总局长和农垦部财务局局长、农垦部党组成员、顾问等职。1982年离休。1992年4月21日病故,享年86岁。
陈云阁
陈云阁(1910~1988年),丹阳后巷陈巷村人。抗战初期参加丹阳抗日自卫总团,民国28年(1939年)1月加人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丹北特支组织委员、丹阳县工委书记、京沪路北特委宣传部长、江镇县委书记、苏中五地委组织部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丹北中心县委书记和华中十地委常委、组织部长、代理书记以及华中二地委江南工委副书记等职。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共苏南镇江地委组织部长、地委副书记,江苏省卫生厅副厅长、劳动局局长、交通工作部副部长和镇江地委副书记、专员、江苏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镇江农机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等职。1980年1月,任镇江地区行署顾问组长。1982年12月离休,1989年3月7日逝世。
邓若波
邓若波(1916~1949年),横塘乡七里桥村人。民国27年(1938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33年任新四军一师三旅七团一营营长。他胆大心细,善于用兵,多次出色地完成任务,人们都称他为“年轻的老指挥员”。同年3月在淮安车桥攻坚打援战斗中,日伪军凭借工事疯狂反扑。邓率部沉着应战,顶着敌人冲杀,展开白刃格斗,歼日伪军80余人。6月下旬,在靶齿凌遭遇战中,得知团直属部队受阻后,便主动果断而迅猛地指挥本部战士迂回包抄,给日伪军以侧击。这一行动,减轻了大部队的正面压力,对全歼日伪军起了很大作用,因而受到上级表扬。民国35年升任团参谋长。同年7月,在与宣家堡国民党守军的战斗中,邓率领作为预备队的三营,对敌情进行仔细侦察和研究,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组织两个突击排,迂回到国民党军队火力点背面,搭起人梯迅速上了屋顶,居高临下,摧毁其火力点,使后续部队攻克宣家堡。后任纵队参谋处副处长、团长等职。
民国38年4月21日,邓受命率领全团3000余名战士,在长江北岸作渡江登陆准备时,突遭英国军舰“紫石英”号的炮火袭击,邓及43名战士不幸中弹牺牲。
周坤仁
周坤仁,1937年9月出生,丹阳市皇塘镇马庄村人。他青少年时期就读于丁桥小学、吴塘中学。在校学习认真,思想进步。
1956年3月,周坤仁报考军事干部学校,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历任东海舰队护卫支队“开封”舰军医、副政委,“洛阳”舰政委,护卫舰大队副政委、政委,东海舰队政治部干部副部长。1980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后任海军登陆舰支队副政委,潜舰支队政委,东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海军政治部副主任。1988年9月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1990年人国防大学学习,后任南海舰队政委。1992年任海军副政委,1993年任海军政委,是年7月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1996年7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后晋升为上将军衔。当选为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姜燮生
姜燮生,丹阳人,1928年11月生,中共党员。1949年就读于清华大学航空系发动机专业,1953年毕业。1953年~1962年,先后历任沈阳111厂和410厂车间工艺室主任、工艺试验车间主任、副总工艺师等职,1963~1979年,先后任成都420厂、总工艺师厂长,1980~1982年,任三机部副部长兼420厂厂长,1982~1993年,先后任航空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航空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并被选为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姜燮生长期从事航空发动机制造和技术的组织领导工作,在航空发动机修理、延寿、改型和生产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为航空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曾获航空工业突出贡献荣誉奖,航空工业四十年特别荣誉奖,两次被授予优秀过关立功奖,1989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周钟镐
周钟镐,1935年6月生,丹阳市访仙镇人。1948年9月人江苏省立镇江中学读书,1951年7月初中毕业后,响应抗美援朝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分配在华东军区后勤干校学习,1952年进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后方勤务学校学习,1953年9月,在北京解放军总后勤部第四施工所从事部队营房施工管理工作,1955年,获北京市“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称号。
1956年5月~1961年9月,受部队之派入太原工学院土木工程系继续学习,攻读5年毕业后,分配在总后勤部工作,从事部队基建工程技术及计划管理工作,1962年1月,获中尉军衔。1981年1月起任解放军总后勤部机关副处长、处长,1986年10月出席中国建筑业联合会大会,当选为第一届理事。1988年10月,被授予正师级大校军衔。
1990年,周钟镐被调入空军,任空军指挥分院部长,1992年,获少将军衔,1995年5月退休。
王幼辉
王幼辉,又名王锡辉。丹阳市云阳镇人,民国23年(1934年)出生。1957年,在福建农学院毕业后,到农村蹲点17年,历任河北省正定县农科所副所长、县科委副主任、副县长。1979年,荣获河北省农业技术干部一等奖。后任河北省副省长、九三学社副主委、1983年,被选为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同年,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88年,被选为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王锡辉为水稻专家,曾任河北省水稻研究会理事长,河北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河北省保险协会名誉会长。先后在省以上杂志,报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科普文章300余篇,并出版《麦茬稻栽培技术》、《水稻旱种技术》两本专著。
陈 志
陈志(1901~1978年),又名明和,丹阳后巷大陈村人。幼年读过私塾,后学过武艺,机灵过人。抗日战争初,他在后巷地区组织起三四十人的抗日自卫团,后编人新四军挺进纵队任连长、独立大队队长等职。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第四行署保安司令部短枪队队长。民国30年(1941年)11月,中共路北特委批准陈志为“特别党员”,派陈志打人丹阳日伪内部开展工作。接受任务后,他于同年冬带领妻子和32名武装人员,“投奔”丹阳日伪军。
陈进丹阳城后,驻丹日军中队长伊藤疑其另怀动机,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多次摆“接风”宴,企图灌醉陈志,让其酒后吐露真情。陈早有警惕,以假对假,装醉胡说,使敌人看不出破绽。以后敌人又使出“美人计”等卑劣手段,都未得逞。不久,发现有叛徒向日军告密,陈志巧妙地借日寇之手惩办了该叛徒,进而取得伊藤的信任,并被委任为保安队长,他以武装自己为名,从日军仓库取出盒子枪12支,子弹1万发,步枪13支,子弹3万发,暗中送往丹阳抗日部队。陈还在丹阳城内广交日伪头目,结拜24兄弟,佯与他们打得火热,以消除日军对他的怀疑。伊藤想利用他和“国特”、“汪伪”的“三角”关系达到从中渔利的目的,陈将计就计,假装自己站在日军一边,多次打击“国特”、“汪伪”,有效地控制了一部分日伪人员,从而取得大量情报,通过设在城内的联络点“种德堂”中药店,及时把情报转往丹北抗日根据地。陈还多次设法营救被日军捕押的同志,先后共解救出23名共产党人。民国32年,茅山地区镇丹县县长包建华叛变投敌,说陈投奔日军是假。陈志事先得到这一消息,作了充分准备,巧妙地应付日本宪兵队小队长乔木的盘问,再次消除了日军的怀疑。
民国34年(1945年)日军投降后,上级指示陈志伺机撤回根据地。当时国民党任命他为国军第三大队大队长。陈志假称下乡观察,把部队陆续派赴农村。是年9月3日晚,他带领5名战友胜利到达苏中五地委驻地段家桥,与新四军会师,五地委和军分区召开欢迎大会,陈志被任命为独立团副团长。后任苏北三分区公安局治安科长。
新中国成立后,陈志历任镇江军管会房管处处长,无锡市房管局局长、江苏省公安局治安科长等职。
陈志在战争年代,深入虎穴,备尝艰辛,以特殊身份对革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诬陷、打击、迫害。粉粹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得以平反昭雪,1978年病故于无锡,享年77岁。
胡文杰
胡文杰(1916~1949年),乳名敖川,丹阳横塘留雁庄村人。他自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苏州吴江师范学校。民国24年(1935年)夏毕业后,先后在丹阳新丰小学、鸣凤小学任教。民国26年8月,侵华日军大举进犯上海,他投笔从戎、立志抗日。是年10月,他带领本村一部分青年加入丹北抗日自卫团。民国27年2月为丹北抗日自卫总团第一期政治训练班学员。6月,他在新四军一支队政治训练后,被派往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和一支队任指导员,后调任宣传股长。11月,任第一支队政治处主任。民国30年夏,任新四军一旅政治部组织科干事,民国32年1月,任靖江独立团政治处主任。次年5月,任丹北独立团政治处主任,民国38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29军87师259团团长。在革命战争艰苦的岁月中,他英勇作战,多次负伤,荣获奖章两次。他既是人民解放军模范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又是优秀的军事指挥员,所在部队的指战员一致称赞他为“英雄团长”。
胡文杰身经百战,战功卓著。民国34年5月,在扬中县中心沙西来桥战斗中,他和指战员一齐摸到敌人跟前,亲自参加喊话,迫使一个连的伪军投降。6月,在两桥(公济桥、唐永桥)与日军激战,取得了扬中抗战史上重大的胜利。次年7月上旬,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胡文杰奉命在西线进行邵伯保卫战,与国民党整编25师反复较量4天4夜,直到取得胜利。民国36年8月,苏北新四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胡文杰带领四团越河攻打盐城,除击毙大量敌人外,俘敌8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和军需物资。民国37年3月,为迎接大兵团机动作战,他率部在江都县小纪一带活动,提出“智取”的作战方案,将部队撤离隐蔽,诱敌深入,围而歼之,给江都县保安队以毁灭性的打击,从根本上扭转了江都地方武装的整个局面。次年2月下旬,胡文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29军87师259团团长,率部在靖江参加著名的渡江战役。接着,秣兵厉马,向大上海进军。胡文杰奉命进攻国民党设在上海月(浦)宝(山)公路上的重要据点——月浦镇。5月12日上午,他亲自率部进攻,经过三昼夜的激战,共攻克济河镇、狮子林、叶犬林等敌人据点,5月14日占领月浦镇。为解放大上海打开了西北大门。
5月15日黎明,敌人向我阵地狂轰滥炸。胡文杰在临时指挥所部署组织狙击,鼓励指战员们要做到“人在阵地在!”突然一颗敌人的炮弹落在指挥所门口,胡文杰不幸身中多块弹片,7处负伤,血流不止,光荣牺牲。
胡文杰牺牲后,灵柩由人民解放军87师派一支部队专程护送抵烈士的家乡一一横塘留雁庄安葬。1953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87师奉命为胡文杰立碑勒石,现碑志铭仍矗立在留雁庄村委会院内。196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把胡文杰的骨灰移放在上海烈士陵园的正厅,以缅怀英烈,教育后人,永志纪念。
李树人
李树人(1919~1951年),陵口李家村人。幼年随父读私塾,后毕业于师范学校。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树人投笔从戎,于民国27年(1938年)7月参加革命,入皖南新四军军部教导队学习。同年11月加人中国共产党,后历任苏中挺进纵队连指导员和苏北挺进纵队、苏中江高独立团、泰县独立团营教导员,泰兴县独立团政治处总支书记,一师政治部组织科长,第三野战军师团政治处主任、副政委、政委等职。
抗日战争中,他先在丹北、扬中等地进行游击战,后参加保卫江都大桥地区的郭村、双林等战斗,并西进参加罗炳辉部的反击战斗。解放战争中,历经兖州、泰安、宿北、鲁南、孟良崮等战役,之后又参加豫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
1950年冬,他又赴朝鲜战场。入朝后即投入长津江战役,亲率侦察排、突击营在没膝的大雪中奔袭开路,使部队迅速突破长津江。当时,他脚趾已冻坏,支队领导劝其休息,被他拒绝,继续投入第五次战役。1951年5月,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发起攻击,一支队前锋三营于16日深夜突破照阳江后,他沉着应战,组织炮连、警卫队战士向山头敌军反击。后奉命回师部领受新任务,途中不幸被敌炮弹击中。胸部伤势很重,讲话困难,仍以坚强的毅力嘱通讯员通知团长回师部领受新任务,旋于17日上午逝世。遗体就地埋于朝鲜照阳江畔深山之中。
林立山
林立山(1881~1951年),原名林懿均,字力山、立山。丹阳麦溪后松卜村人。幼时天资颖悟,13岁时即读完十三经,次年人泮成为秀才,一时盛名享誉乡里。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外侮之日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投笔从戎,考入南京江南陆师学堂。该学堂系官办,校政操于顽固旧官僚之手,对进步学生言论、行动多有干涉压制,激起学生愤慨,乃罢课以示抗议。林立山被以“言论过激”而勒令退学。随后,林立山与章士钊等退学同窗赴沪,加入章太炎、蔡元培、蒋维乔等创办的爱国学社,投身革命运动。
光绪二十八年,规模空前的拒俄运动爆发。爱国学社组织拒俄义勇队,进行军事训练,开设军国民教育体操课,林任兵操课之教员。7月,爱国学社因《苏报》案被迫解散。不久,林立山与同窗好友柳亚子组织同里支部和附设的自治学社,林在社中任兵操教员。
光绪三十年,林与邑人王毓华考入日本东京弘文学院攻读师范。抵日不久,创立体育会,从事反清活动。旋又加入同盟会,成为同盟会早期会员之一。
宣统元年(1909年)9月,江苏咨议局成立,林与邑人马良(相伯)、赵瑞豫、姜光辅当选为江苏咨议局议员,林任劝学所总董兼县视学。同年11月,加入柳亚子等人发起成立的南社。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丹阳光复,林被推为丹阳军政长。此时,林为稳定地方秩序、收编散兵、肃清奸宄和惩治顽敌保护革命成果事事在先。辛亥革命成功后,中山先生由海外归来,由沪去宁组织临时政府,乘车过丹阳时,林曾去车站迎侯。中山先生下车与之握手交谈,勉慰有加。在此之后,历任金坛、扬中县县长和丹阳县视学、江苏省视学、江苏省立第三中学校长、江苏省教育厅第三科科长等职。北伐成功后,任江苏省农矿厅、实业厅、教育厅、民政厅等科长、秘书长和宿迁、盐城、如皋县县长等职。
抗日战争爆发后,林任丹阳抗敌后援会副主任。在发动群众、捐输财物、慰劳地方伤兵及前线将士、宣传抗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1月中旬抵武汉,旋去贵阳。初任贵州农工学院中文教授,后任行政法院评事、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委员,并参加由柳亚子、谭平山等发起组织的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前身)。抗战胜利后,返回故园,初以阅读写作自娱。民国36年与友人合创天健长途汽车运输公司,并被推选为丹阳县参议会议员,不久辞职。1951年1月,病故。
朱 渊
朱渊(1879~1941年),字理泉,号漱石。丹阳河阳后观村人。
朱渊幼年丧父,由叔祖父抚养成人。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擅长草、篆书法。18岁成为塾师。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赴金坛府试,考中第一名秀才。当时,郡首王仁堪见其才学出众而又家贫,补授廪生。朱渊以廪膳聊补生活之需,好学上进,准备科举,后因清廷废科举而辍考。他博学多才,善于谋略,说真话,办实事,深得民众信赖和爱戴。辛亥革命后,当选为江苏省参议员。
朱渊秉性耿直,不畏权势。亲自查实县长孙友萼及钱粮总柜丁紫庭贪污国课、横征暴敛的丑恶行径。并传告众乡亲,激起群愤。清宣统元年(1909年)5月19日,后马陵村朱毛子带领西乡三千余人冲进县城,捣毁县署,砸烂粮柜,时称“闹漕”事件。由此,朱毛子被诬“自称天王”而入狱。朱渊亲自前往南京省府和苏州衙门以“自称田(天)王”而据理力争。后来,朱渊在省参议院揭露丹阳牛市场以耕牛作餐、转手贩卖、盘剥百姓的行径,并限令整肃丹阳牛市场,给牛霸予以痛击。
朱渊热心家乡事业,他编修再版《练湖志>,并请求省府拨款,建造灌排两便的高渎节制闸。干旱3年之际,他发动乡民在练湖内开挖九条水沟,并多次上书造闸截洪防旱。省建设局迫于朱渊的紧急求援,在练湖建造五孑L节制闸,西乡农田均沾其益。
朱渊得知丹阳积谷仓巨笔钱粮均被贪官污吏中饱私囊,主张彻底清查。县长胡为和深怕被揭露,两次派人送来3000元大洋,遭到朱渊严词拒绝。朱渊说:“为丹阳人民计,恕我却之不恭”。胡为和恼羞成怒,买通刺客行刺,未遂。复又反咬一口,谎称朱渊派刺客去刺皇塘一劣绅,朱渊被诬入狱。消息传开后,全国各地同乡会纷纷通电声援,呼吁主持正义。知名人士冷通出面干预多方斡旋,终于使这一冤案昭雪。
朱渊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正义感。民国27年4月,他写信给丹阳抗日自卫总团司令员管文蔚,建议早日渡江北上,拿下两淮,这样进可攻、退可守,立于不败之地。他送子参加抗日,将朱廉贻(为抗日而献身)托付给抗日自卫总团。陈毅听到朱渊的建议和爱国精神,也为之感动。民国29年,日寇逼其出任伪职。朱渊说:“你们毁我江山,杀我人民,双手沾满我同胞的鲜血,逼我当汉奸,万万不行”。大年初,汪伪县长派人专程向他拜年,朱渊不予相见。他关心教育事业,在丹阳乡村率先创办丹阳县立后观小学。并在省议会中提出建议,扩充教育经费,广立学校,普及教育。
民国30年冬,朱渊突发脑血栓而与世长辞,终年62岁。他的英名被载人《江苏革命史词典》。
张 师
张师(1906~1961年),字行深。
他在青少年时,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积极追求进步。民国14年(1925年),就读于上海政法大学,同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民国16年,以国民党员和共产党员的双重身份,与蒋经国赴苏联留学,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民国34年学成回国,在杨虎城部下任职。“西安事变”后,调任浙江民政厅科长。抗日战争时期,随蒋经国去重庆,任秘密特务某科科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上海警察总局副局长。民国37年秋,携妻袁氏(福建人)及2子1女去台湾,先后任蒋介石、蒋经国顾问等职。
1961年秋去世,享年56岁。
刘光汉
刘光汉(1901~1991年),乳名刘敖金,访仙东茆刘村人。他自幼天资聪明,就读于私塾。后本为人师,但他不愿坐馆执教,即考入黄埔军校,为该校第四期学员。毕业后,他转战南疆北国,曾任国民军×部军长、常德市警备司令。抗战胜利后,驻上海经商,解放前夕迁居台北,生3子1女,皆为台军、政、商界知名人士。
岳盛暄
岳盛暄(1886~1938年),原名岳锁林,字鸣三,丹阳横塘留雁庄人。他19岁时考入苏州武备学堂,民国6年(1917年)毕业。期间,参加兴中会,后来又入南京陆军学堂深造,毕业后分配在江苏新军中任下级军官。辛亥革命后,该部队被掌握在军阀手中,作为争夺地盘的工具。经过连年混战,至民国16年,这支部队投靠蒋介石。岳在国民党军队中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以及四十六师、八十八师师长。
国民党军队第三次“围剿”江西中央苏区时,他任国民党军队第三路上将总指挥,所率3个师全部被红军歼灭,从此弃官归隐留雁庄,闭门读书,购置田产,务农为业。
侵华日军统治时期,任丹阳县抗敌后援会委员,丹阳沦陷后,日伪邀请岳出任伪职,被他严词拒绝。
民国27年春,管文蔚建立抗日自卫总团,管曾去留雁庄拜访岳盛暄。后来,岳之次子曾组织一支游击队投奔抗日自卫总团,编人第八大队。民国27年秋逝世,时年52岁。
眭宗熙
眭宗熙(1905~1937年),丹阳吕城人。幼年人吕城县立第三小学,民国10年(1921年)考入上海省立第一商业学校。民国13年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9月去韶关参与平定商团变乱和两次东征。军校成立教导团,任连见习官。民国15年,奉命随国民革命军北伐,负责军事政治训练工作。长沙克复后,随第一军第一师入赣攻南昌,为孙传芳部所俘,解至南京。民国16年3月,南京光复,始获自由。5月任国民革命军浙江筹备师政治部主任。10月,调任中国国民党江苏省党部组织科科长。民国17年起,历任金坛县、江陵县公安局局长,后任宪兵第三团副团长、团长等职。民国21年,任第九十师交通处处长。后调任第九十八师政治训练处处长,授少将军衔。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同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第九十八师驻守罗店、吴淞等处,眭参与保卫战。8月17日,遭日机空袭,被炸殉职。时年32岁。
Copyright©2006 www.njgl.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丹阳市史志办 推荐使用IE6.0,1024*768或更高分辨率浏览
苏ICP备12004859号